第一节 概述
一、 血液病:系指原发于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
二、结构和功能
1、组成:
造血系统由骨髓、肝、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巨噬(网状内皮)组织造血器官构成。
2、不同时期的造血器官: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又称全能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各种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及各种粒细胞等
肝脏:在胚胎期9--24周时为主要造血器官,脾脏也参与少量的造血;
骨髓:10--14周开始造血,24周时已成为主要造血器官;
在胚胎的9—10天,中胚层开始出现造血位点 发育 血岛。
外周血含较少HSC,脐带血、胎盘血是胎儿时期外周血的一部分,含有较多的HSC。
在正常情况下出生后15天造血器官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5~7岁以前全身骨髓都为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中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到20岁左右,红骨髓于长骨的骺端、扁骨、不规则骨内。
3、血液的组成:
血浆:占血液容积55%
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的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红细胞的功能是结合与输送O2和CO2。
4、生理功能: 白细胞的种类多,功能较复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对机体起重要防御作用;
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功能。
血小板对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三、分类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是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病常表现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及出凝血机制的障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红细胞疾病 红细胞数量的改变如各类贫血,质的改变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2.白细胞疾病 白细胞数量的改变如粒细胞缺乏症,质的改变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
3.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数量或质量的异常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血管壁的异常如过敏性紫癜。
4.其他 如血栓形成常与血液成分、血管壁、血流、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四、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1、病史:心理、社会资料 生活史和家族史 一般状态 皮肤黏膜
2、身体评估:淋巴结检查 心、肺、腹部检查 其他:如神经系统、骨骼关节有无异常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
(2)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
(3) 网织红细胞计数
(4) 骨髓细胞检查: 正常骨髓象是:
骨髓增生活跃;
粒、红比例适当,2—4:1
粒系占有核细胞的40%--60%,红系及淋巴细胞占20%左右。
巨核细胞易见到,以产血小板型易见到。
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如浆细胞、组织噬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5) 血细胞化学染色
(6) 止血、凝血功能检查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出血时间(BT)测定 1—3分,BT>4min为延长。
凝血时间(CT)测定 试管法4—12分
血小板计数 正常(100—300)*109/L,<50*109/L即有出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