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护理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以致慢性高血糖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重症病人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临床分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症候群:多尿、烦渴、多饮、善饥多食和体重下降。也可出现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减退,月经失调,便秘等。一般1型糖尿病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症状不典型,往往查体时发现血糖高于正常。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
1)1型糖尿病有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2)常见诱因:感染、胰岛素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妊娠和分娩、创伤、手术、急性心梗等。
3)主要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如疲乏无力、极度口渴、多尿、多饮。当酸中毒出现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有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昏迷。实验室检查尿酮体强阳性,血糖16.7~33.3mmol/L、血酮升高,CO2结合力降低,pH值降低。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多见于50~70岁以上的老人,常见的诱因有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肾疾患、不合理限制水分,以及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药的应用等。起病时先有多尿、多饮,但多食不明显或食欲减退。失水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出现嗜睡、幻觉、定向障碍、偏盲、偏瘫等,最后陷入昏迷。实验室检查血糖高至33.3~66.6mmol/L,血钠达155mmol/L,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达330~460mmol/L。
(3)感染:反复发生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足癣、体癣等皮肤真菌感染,肺结核发病率高,进展快,易形成空洞。女性病人常合并真菌性**炎及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和膀胱炎。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易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冠心病表现心前区不适,心律增快,心律异常等。下肢动脉硬化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致肢体坏疽。
(2)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出血、水肿、微血栓、渗出等病变,视力逐渐下降,最终失明;糖尿病心肌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等。
(3)神经病变: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最为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临床表现为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呈袜子或手套状分布,随后有肢体疼痛,后期累及运动神经,出现肌力减弱以致肌萎缩和瘫痪。自主神经损害也较常见,并可较早出现,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统和性器官功能。表现为瞳孔改变、排汗异常、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腹泻或便秘、尿潴留、尿失禁等。
(4)眼的其他改变:可引起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
(5)糖尿病足: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评价要点】
1.一般情况
(1)询问病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情况,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病毒感染史及诱发因素等,患病的起始时间、主要症状及特点,有无并发症表现。
(2)病人有无心理压力,有无焦虑、抑郁不安等情绪,对治疗有无信心和应对能力,睡眠、饮食、大小便、活动量及活动耐力有无改变,病人对本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能力及社区保健服务能力。
(3)有无消瘦或肥胖,1型糖尿病常表现消瘦,儿童则出现发育迟缓,2型多为肥胖。
2.专科情况
(1)生命体征的变化:神志变化、精神状态、血压、脉搏的变化,尤其是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呼吸有无烂苹果味。
(2)皮肤和黏膜:有无皮下出血和瘀斑,局部皮肤发绀或缺血性溃疡、坏疽,有无疖痈或其他感染灶,有无伤口不愈合等。
(3)眼部:有无眼底视网膜出血,有无白内障、青光眼、视力减退、失明等。酮症酸中毒昏迷及高渗性昏迷病人双眼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
(4)心血管系统:有无**性低血压、心律及节律异常,有无早期心衰、心源性休克的表现。
(5)泌尿系统:有无浮肿、高血压,有无尿路**征。
(6)神经和肌肉系;有无痛觉过敏、麻木、烧灼感。肌张力及肌力有无减弱,腱
反射有无异常。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糖、血糖是否正常。
(2)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否正常、?细胞功能状态。
(3)糖化血红蛋白是否正常。
(4)甘油三酯、胆固醇是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是否降低。
(5)是否有血肌酐、尿素氮的升高,有无蛋白尿。
(6)是否有电解质紊乱,血气分析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