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爱医考试 > 医学考试题库 > 执业中药师重点攻克 > [T06758]执业中药师重点攻克[含解析] - 怡逸生成

[T06758]执业中药师重点攻克[含解析] - 怡逸生成

查看题库列表

1.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 )。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气的概念"。中医学对气的认识,来自于中国古代"气"是构成自然界一切事物最基本的物质,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一朴素的哲学观点。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病常自汗出,反复感冒,短气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脉弱者,诊为

正确答案: E

解析: 本题考查表里虚实概念的灵活应用。常自汗出,短气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脉弱,这是内有气虚的表现,又见反复感冒,是气虚卫表不固,故诊断为内伤表虚证。

3.收敛

正确答案: C

解析: 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4.益智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 )。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益智的性状鉴别"。益智的形状特征:药材呈椭圆形,两端稍尖,长1~2cm,直径约10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有果梗。果皮薄而韧,与种子紧贴。种子团分3瓣,中有薄膜,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略呈不规则扁圆形,略有钝棱;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既补气养血,又调经止带的药是( )。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非处方药的功能"。选项A益母草膏的功能为:活血化瘀,养血调经。选项B四物合剂的功能为:养血调经。选项C逍遥合剂的功能为:疏肝健脾,养血调经。选项D乌鸡白风丸的功能为:补气养血,调经止带。选项E妇康宝口服液的功能为:补血,调经,止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6.某女,常自觉胸胁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晨起口苦欲呕,月经延期伴紫暗血块,经行腹痛,苔白,脉弦,应诊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肝气郁结的诊断。肝气郁结常见胸胁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见口苦欲呕,头目眩晕,舌苔白滑、脉弦,妇女常有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作胀等表现。

7.性凉,既收涩敛疮,又生肌止血的药是( )。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儿茶的性味及性能特点"。①琥珀味甘,性平,重镇行散。入心肝血分,善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入膀胱经,能利尿通淋。②乳香味辛、苦,性温,辛香行散,苦泄温通,主入心、肝,兼入脾经。既善活血,又兼行气,善散瘀而止痛伸筋,能消肿生肌而治疮疗伤,主治血瘀诸痛、痹痛拘挛、跌打肿痛、肠痈、疮疡肿痛或溃后久不收口。③儿茶味苦、涩,性凉,味涩收敛,苦凉清泄,专入肺经,外用与内服咸宜。外用善收湿敛疮、生肌止血,内服能清肺化痰、生津止泻。④血竭味甘、咸,性平,入心肝经,行中有止,药力较猛。内服善活血散瘀而止痛,治血

8.五加皮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五加皮的主治病证"。五加皮的主治病证包括:①风湿痹痛,四肢拘挛;②肝肾不足所致腰膝软弱、小儿行迟;③水肿,脚气浮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9.使用毒性中药,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 )。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国营药店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盖有医生所在的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0.婴幼儿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不包括( )。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婴幼儿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婴幼儿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包括:①用药及时,用量宜轻。②宜用轻清之品。③宜佐健脾和胃之品。④宜佐凉肝定惊之品。⑤不宜滥用滋补之品。⑥重视剂型选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会员登录

310万医生的网上医学交流社区,欢迎您!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在线题库

新浪微博

执考qq群 马上加入

提示:以上微博和QQ群,用来发布试题。

执业医师考试论坛

纠错

为方便工作人员排除错误,请您详细描述此题错误之处

您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提交纠错审核通过后,可获得2爱医币奖励

分享到

QQ空间 微薄 QQ好友 微信朋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