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题库 查分 专题

您所在的位置:爱医考试 > 医学考试题库 > 中医助理医师 > [T21924]中医助理医师[含解析] - huangchunshen生成

[T21924]中医助理医师[含解析] - huangchunshen生成

查看题库列表

1.下列关于母乳喂养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点:主张越早开奶越好。为了使乳房尽量排空,每次喂哺时应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下次喂哺则从未吸空的一侧开始,这样就能使每侧乳房轮流吸空。母亲患急、慢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等消耗性疾病,或重症心、肾疾病等不宜或暂停母乳喂哺。

2.功用为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黄连解毒汤有泻火解毒的功用,用以治疗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本方特点是泻火以解热毒;普济消毒饮由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组成,有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的功用,用以治疗大头瘟。方中配柴胡、升麻,有疏散风热之功,即"火郁发之"之义,同时黄芩和黄连又可防止其升发太过;凉膈散由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竹叶组成,有泻火通便,清上泄下的功用,治疗上中二焦火热证,配伍特点是清上与泄下并行,所谓"以泻代清"的意义。

3.猩红热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病原为具有红疹毒素的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中医病因病机为感受痧毒疫疠之邪,乘时令不正,寒暖不调,邪从口鼻侵人人体,蕴于肺胃二经。

4.患者产后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色紫黯,面红目赤,尿黄便秘,舌红脉弦滑,方剂首选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1.感染邪毒型--主证:新产后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黯如败酱,臭秽,面红目赤,烦躁口渴,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解毒活血汤加银花、益母草。2.血瘀型--主证:新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干不欲饮。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方药:生化汤。3.外感型--主证:产后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肢体疼痛,无汗。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浮。治法:养血祛风。方药:荆防四物汤加苏叶。

5.腧穴的主治特点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本经腧穴能治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相互治疗表里两经病,邻近经穴能配合治疗局部病。

6.内跟尖下方凹陷处的穴位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1.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头痛、头晕、小便不利、便秘、小儿惊风、足心热、癫证、昏厥。2.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于阴跷脉。主治痛证、失眠、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咽干咽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3.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4.复溜穴在

7.四诊合参,相互配合非常重要,但儿科最重要的是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点:望、闻、问、切,统称"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应该四诊合参,相互配合。由于小儿有其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和病情反应与成人有别,且婴儿不会言语,有时年龄较大的小儿也不能正确诉说病情,加上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脉象气息,给诊断造成困难,所以历代儿科医家部十分重视望诊,在这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8.积滞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病因主要由于乳食内积,脾胃虚弱。病机为乳食停滞不化,气滞不行。

9.经行涩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舌黯有瘀点,脉涩。首选方剂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点:1.肾虚型--主证:月经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血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治法:补肾益经,养血调经。方药:当归地黄饮加紫河车、丹参。2.血虚型--主证:经来量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补血益气调经。方药:滋血汤。3.血寒型--主证:经行量少,色黯红,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药:温经汤。4.血瘀型--主证:经行涩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舌

10.肾经中与阴跷脉相通的经穴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1.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头痛、头晕、小便不利、便秘、小儿惊风、足心热、癫证、昏厥。2.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于阴跷脉。主治痛证、失眠、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咽干咽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3.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4.复溜穴在

会员登录

310万医生的网上医学交流社区,欢迎您!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在线题库

新浪微博

执考qq群 马上加入

提示:以上微博和QQ群,用来发布试题。

执业医师考试论坛

纠错

为方便工作人员排除错误,请您详细描述此题错误之处

您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提交纠错审核通过后,可获得2爱医币奖励

分享到

QQ空间 微薄 QQ好友 微信朋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