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爱医考试 > 医学考试题库 > 中医助理医师 > [T17271]中医助理医师[含解析] - wangjingjingaaa生成

[T17271]中医助理医师[含解析] - wangjingjingaaa生成

查看题库列表

1.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上达小腹的经脉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起于足大趾背毫毛部(大敦),沿着足背内侧上行,经过内踝前1寸处,向上行小腿内侧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腘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于肝,络于胆,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合于巅顶。"目系"支脉:从"目系"下行颊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2.在辨斑疹中,下列哪项不是"疹"的特点

正确答案: E

解析: 考点:形态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褪色,称之为"斑";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称之为"疹"。

3.治疗月经先期的方药,哪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E

解析: 考点:1.气虚型(1)脾气虚证--证候: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稀,气短乏力,小腹空坠,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治法: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剂: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主证:经期提前,量少,色淡红,质清稀,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固阴煎。2.血热型(1)阴虚血热证--主证: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两地汤。.(2)阳盛血热证--主证:经期提前,量多,色紫红,质稠,渴喜冷饮,尿赤便艰,舌红,

4.巴豆内服,其用量范围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1.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有药材质量、质地、性味、有毒无毒;方药配伍、剂型、用药目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等,同时还和用药的季节、气候和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2.要特别注意某些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如附子为有毒药,应煎服,3~15g;大戟为泻下逐水药,性峻猛烈,煎服,1.5~3g;麝香为名贵药材,入丸散剂,每次0.06~0.1g。

5.胎怯的发病机理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点:胎怯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肾与脾,发病机理为肾脾两虚,化源未充,涵养不足。

6.以下属于唐代儿科医家的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点:春秋战国至两汉--扁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扁鹊……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东汉--张仲景唐代--巢元方、孙思邈两宋--钱乙、董汲、陈文中、刘昉金元-一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曾世荣明清--徐用宣、寇平、鲁伯嗣、薛铠、薛己、万全、王肯堂、夏禹铸、陈飞霞、吴鞠通、叶天士等

7.子宫联系脏腑的脉络是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点:月经的产生是以脏腑、气血、经络为生理基础,肾气、大癸、冲任、胞宫为主要环节。肾气盛在月经产生机制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任通冲盛是月经产生机理中重要的中心环节。月经产生的机理中,与肾、肝、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妇女以血为主、为用。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脉的动力,气血调和,则月经如常。脏腑、气血、经络、天癸在月经产生机理中各有重要作用,但均需要通过子宫来完成。胞脉、包络、冲脉、任脉是子宫联系脏腑的脉络。

8.与湿浊内生关系最密切的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是指由于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和输布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变化。内湿的产生,多因素体肥胖,痰湿过盛;或因恣食生冷,过食肥甘,内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津液的输布发生障碍所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

9.经水涩少的主要症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E

解析: 考点: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经量过少"。

10.患者肝火犯肺,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易烦易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患者表现为热象故判断为肝火犯肺,治法以清肺泻肝,顺气降火,方用泻白散。故选B。考点: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会员登录

310万医生的网上医学交流社区,欢迎您!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在线题库

新浪微博

执考qq群 马上加入

提示:以上微博和QQ群,用来发布试题。

执业医师考试论坛

纠错

为方便工作人员排除错误,请您详细描述此题错误之处

您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提交纠错审核通过后,可获得2爱医币奖励

分享到

QQ空间 微薄 QQ好友 微信朋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