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大出血病人每5~2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1次;观察呕血、便血的量及颜色;记录尿量;并注意出血速度及随之出现的症状,包括病人的主观感觉、意识状态、肢体温度和湿度、皮肤与甲床色泽和颈静脉充盈情况等。(见下表)
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速度、临床表现和后果
出血程度 |
失血量 |
出血速度 |
临床表现 |
后果 |
|||
|
|
|
血压 |
脉搏 |
血红蛋白下降 |
临床表现 |
|
轻度 |
占总血量10%~15%,失血量500 ml左右 |
15分钟以内 |
无明显降低 |
无明显增快 |
无明显变化 |
可有头晕、乏力 |
无危险 |
中度 |
占总血量20%左右,失血量1000 ml左右 |
15分钟以内 |
收缩压下降至12kpa |
±100次/分 |
70~100g/L |
眩晕、口渴、烦躁不安、少尿 |
血容量不足 |
重度 |
占总血量30%左右,失血量1500 ml左右 |
15分钟以内 |
收缩压小于10.7kpa |
>120次/分 |
<70g/L |
面色苍白、神志恍惚、、少尿或无尿 |
影响重要器官血流灌注 |
|
占总血量50%,失血量2000 ml左右 |
15分钟以内 |
同上或测不出 |
同上 |
同上 |
休克 |
如不输血死亡 |
3、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下列征象提示继续出血或再次出血:
①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呕出物转为暗红色,肠鸣音亢进;
②虽经足量补充血容量,周围循环衰竭现象未见改善;
③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比积继续下降;
④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尿素氮持续增高。
(四)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输血。出血性休克的纠正关键在于短期内补足血容量,这样才能维持有效血循环。根据病人血压、脉搏、周围循环状况、血红蛋白量调整补液速度,如收缩压<80mmHg,脉搏>120次/分,血红蛋白<80g/L,尿量<20ml/h,心功能正常者,可每小时输全血或新鲜血300m1,或补液1000 m1,当收缩压>100mmHg,输血、补液的速度可适当减慢,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或因血压突然升高引起再出血。
3、止血措施 根据出血原因和病情,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剂:胃溃疡出血用冰盐水洗胃,胃内降温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减少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或在内镜下喷洒药物或用激光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或用硬化剂治疗。
4、饮食 严重呕血病人需禁食,如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可在止血后24小时给予温流质饮食;消化性溃疡少量出血,一般不需禁食,可摄入少量流质饮食,以中和胃酸,减少饥饿性胃肠蠕动,有利于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需禁食时间较长,一般于出血停止48~72小时后可先试给半量冷流质饮食。
5、治疗护理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输液开始宜快,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过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对老年病人和心肺功能不全者尤应注意。肝病病人忌用**、**类药物;宜输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量高,易诱发肝性脑病。准备好急救用品、药物。
6、健康指导
(1)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过程及预后因出血的病因而异,应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诱因、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2) 指导病人用药方法,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嘱病人定时定量服药。禁用或慎用阿司匹林、保泰松等解热镇痛剂。
(3)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注意身心休息。
(4) 病人及家属应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第二节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胃部疾患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根据炎症在黏膜的分布及发病机制,慢性胃炎主要分为A型和B型两种。
1、B型胃炎 最常见,病变以胃窦部为主,约90%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少数由于胆汁反流、消炎药物或烟酒等引起。
2、A型胃炎 少见,病变以胃体和胃底部为主,有时可累及全胃。此型主要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故称自身免疫性胃炎,病人常因血中有抗壁细胞抗体及抗内因子抗体存在,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而发生恶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进展缓慢,多无明显症状。主要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多数为上腹部隐痛、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暖气、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有呕血与黑便。
本病多无明显体征,可有上腹部轻压痛,亦可有舌炎及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