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医学考研辅导 > 病理生理学笔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理生理学笔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013-06-14 19:33阅读: 来源:网络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面对考研考生或许对还有很多的疑问,对于繁多的医学知识也觉得无从下手,那么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下方法。

    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DIC的特征:凝血功能失常
    DIC的主要形态学变化:广泛微血栓形成
    DIC的临床特点:四大改变(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
    DIC是病理过程
    二。DIC的分期
    1.高凝期
    特点:凝血系统激活,Ⅱa??
    表现:血液凝固性??(高凝),微血栓形成
    2.消耗性低凝期
    特点:凝血物质减少,纤溶系统激活
    表现:血液凝固性??(低凝) ,出血
    3.继发性纤溶亢近期
    特点:纤溶酶?? ?? ??,FDP ??
    表现:血液凝固性?? ?? ?? ,出血加重
    三。DIC的分型
    1.按发生速度分型:
    急性型
    亚急性型
    慢性型
    2. 按代偿情况分型
                     代偿型         失代偿型        过度代偿型
    凝血因子  消耗=生成    消耗>生成      消耗<生成
    DIC程度    轻                急,重           慢性,恢复期
    症状         不明显          典型              不典型
    实验室检查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第二节 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正常的凝血和抗凝血机制
    (一)凝血过程: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   
    凝血酶原(II)→ 凝血酶(IIa)   
    ↓   
    纤维蛋白原(I)→ 纤维蛋白(Ia)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
    2.激活的血小板提供磷脂表面、与凝血因子的结合、释放颗粒内容物,加速凝血过程。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网络"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