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医学考研辅导 > 病理生理学笔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

病理生理学笔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

2013-06-14 19:33阅读: 来源:网络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面对考研考生或许对还有很多的疑问,对于繁多的医学知识也觉得无从下手,那么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下方法。


    机制:
    1)。 固相激活
    2)。 液相激活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3.血细胞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1) 血小板被激活
    原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机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粘附反应"→暴露膜受体→血小板粘附聚集→血小板释放反应   
                                                      ↓                    ↓                     ↓                            ↓   
                                              白色血栓    加速凝血酶激活     释放凝血因子        激活Ⅺ       
    2)白细胞损伤
    原因:内毒素,白血病
    机制:内毒素,白血病→释放、表达组织因子 →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3 )红细胞损伤
    原因:血型不合输血,免疫性溶血
    机制:红细胞损伤 →ADP释出 →血小板激活 → 血小板 黏附聚集 →磷脂释出→凝血因子浓缩→凝血酶生成↑   
    凝物质入血,激活凝血系统
    胰蛋白酶入血凝血酶原激活
    蛇毒入血 激活凝血酶原
    激活因子Ⅹ
    使纤维蛋白原凝固
    (二)血管运动活性和血液流动性的改变
    不利于促凝物质和活化凝血因子从局部清除
    有利于Fbn在局部沉降
    (三)纤溶功能失调
    纤溶活性降低
    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   
    第三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功能受损
    MPS功能受损
    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GSR)
   内毒素
   二氧化钍、内毒素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被封闭
    二。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
                  PC↓或ATⅢ↓
                          ↓
                   抗凝血功能↓
                           ↓
                   诱发DIC
    三。肝功能严重障碍   
    肝功能严重障碍→合成凝血因子↓   
    抗凝物质(AT-Ⅲ ,PC,PS)↓   
    促纤溶物质 (纤溶酶原)↓灭活凝血因子(Ⅸa,Ⅹa,Ⅺa)能力↓   
    MPS清除功能↓释放TF和溶酶体酶(若肝坏死)→凝血、抗凝、纤溶紊乱→诱发DIC   
    四。血液的高凝状态
    原因:妊娠,酸中毒,抗磷脂综合征
    机制:妊娠→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增多   
    →抗凝及纤溶物质减少   
    →胎盘纤溶抑制物增多  
    酸中毒→内皮受损   
    →肝素活性降低  
    →凝血因子活性增高 
    →血小板聚集性加强   
    五。微循环障碍
    循环障碍→血流速度↓血液泥化淤滞→红细胞聚集   
    →血小板黏附聚集   
    → 活化的凝血因不易清除   
    内皮受损,酸中毒→激活凝血系   
    肝,肾低灌流→清除功能↓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网络"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