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1岁以内者约占50%,2岁以下小儿约占75%。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两个发病高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2.小儿生长发育快,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及肠道感染,导致腹泻。
4.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肠道外感染(如:肺炎)。
2.非感染因素主要是:饮食不当和气候变化等。
(三)发病机制
1. 感染性腹泻
(1)病原体侵入消化道,可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未消化的食物被细菌分解(**、发酵),其产物造成肠蠕动亢进及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
(2)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
(3)腹泻后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非感染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