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
1.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功能:泻絷通便,活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孕妇慎用。
2.芒硝: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以添加精制面成的结晶体,主含NaSo4.H2O
功能:泻火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用量;6~12g,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溶入汤剂中服用,外用适量。孕妇慎用。不宜与三棱同用。
3.火麻仁:桑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能;润肠通便。
用量:9~15g。
4.巴豆;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能;外用蚀疮。有大毒。
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少布色擦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附:巴豆霜: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
功能: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
用法与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5.牵牛子: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子或圆吓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
功能;泻火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用量;3~6g。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祛风湿药:
1.木瓜: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功能:平肝舒筋,和胃化湿。
用量;6~9g。
2.独活:伞形科植物重虫毛当归的干燥根。
功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用量:3~9g。
3.防已:防已科植物防已的干燥根。
功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用量;4.5~9g。
4.秦艽: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范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麻花艽"、后一种又称"小秦艽"。
功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用量:3~9g。
5. 桑寄生: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功能:补肾益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气。
用量:9~15g
6.加皮:五加坡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用量:4.5g~9g
芳香化湿药
1.砂仁: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用时捣碎。
2.苍术: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用量:3~9g
3.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功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用量:3~9g。
4.广藿香: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按产地不同分为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
功能: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
用量:3~9g。
5.豆蔻: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能: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
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用时捣碎。
利水渗湿药
1.泽泻: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功能:利小便,清湿热。
用量:6~9g。
2.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用量:9~15g。
3.薏苡仁: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能:健脾渗透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
用量:9~30g。
4.车前子: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干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功能: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
5.木通:
川木通:毛莨科植物小木能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
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功能:川木通:
关木通: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
用量:川木通:3~6g。
关木通:有毒 3~5g
注意:关木通:不可多用,久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
6.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功能:利湿清热,通淋,消肿。
用量:15~60g;鲜品加倍。
附注:①全国各位以金钱草为名入药的药材,种类繁多。多为整理同名并物品种以确保用药疗效。中国药典2000年版已将华南地区习用的豆科植物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称"广金钱草";将江苏、浙江等省习用的豆科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干燥地上部分,称"连线草",分别单列入药。
广金钱草:功能: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用量:15~30g
连线草:功能: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法与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
②四川的金钱草商品中带有同属植物聚花过路黄混杂(药材名"风寒草")有时还销往省外。在当地民间用以祛风清热,止咳化痰,消积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