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颅内血肿知识点及相关习题,爱医培训/特搜集整理如下,供学员参考:
颅内血肿的危害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按血肿部位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和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其中硬膜下血肿最常见。
硬膜外血肿 | 急性硬膜下血肿 | 慢性硬膜下血肿 | |
分布 | 多位于颅盖部,颞区最常见 | 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 — |
意识 障碍 |
分三种形式(典型表现为中间清醒期):昏迷(因脑震荡)-清醒- 昏迷(因颅内血肿的进行性压迫),持续昏迷,清醒- 昏迷 |
多数原发昏迷与继发昏迷相重叠,呈现昏迷程度逐渐加重 |
— |
瞳孔 改变 |
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患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散大 |
临床症状重,进展快,一侧瞳孔散大后不久,对侧瞳孔亦散大,出现病理性呼吸呈现濒死状态 |
— |
颅内压 增高 |
大多数患者在进入继发昏迷前,已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定向不准、遗尿等表现 |
颅内压增高症状中,呕吐和躁动多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 |
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视神经**水肿 |
神经系 统体征 |
引起小脑幕切迹疝时出现锥体束征 脑干受压严重时导致去大脑强直 |
局灶症状多见,源自脑挫裂伤和血肿压迫 |
◆受压的局灶症状和体征:如偏瘫等 ◆萎缩、脑供血不全症 状:如智力障碍等 |
CT 表现 |
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双突形或梭形高密度影 |
在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呈现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影 |
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 |
手术 指征 |
①伤后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如意识进行性恶化等;②虽经妥善的保守治疗后病情仍旧恶化,甚至出现脑疝者;③颅内压>2.7kPa(270mmH2O);④ CT 显示小脑幕上血肿体积>40ml,小脑幕下血肿体积>10ml,或中线结构移位>1cm |
相关习题:
1. 抢救颅内血肿病人,最根本的措施是
A. 20%甘露醇250m1 快速静点
B. 气管切开,减轻脑水肿
C. 清除血肿
D. 人工冬眠及物理降温
E. 去骨瓣减压
答案:C
2. 男性,62 岁。2 个月前有头外伤史,现头痛,CT 示右额颞顶新月状低密度影像。诊断是
A. 急性硬膜外血肿
B. 急性硬膜下血肿
C. 慢性硬膜下血肿
D. 脑内血肿
E. 高血压脑出血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