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一、贫血概述
(一)诊断标准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最低值。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期低于100g/L,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
1.按细胞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每升血含红细胞体积fl÷每升红细胞个数
MCH=每升血含血红蛋白含量pg÷每升红细胞个数
MCHC=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 型 |
MCV μm2 |
MCH pg |
MCHC % |
|
大细胞性贫血 |
>100 |
>32 |
32~35 |
巨幼细胞贫血 |
正常细胞性贫血 |
80~100 |
26~32 |
31~35 |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
小细胞性贫血 |
<80 |
<26 |
31~35 |
慢性病贫血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80 |
<26 |
<30 |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
2.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三)临床表现
贫血的病理基础是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器官供氧不足,需氧量大的器官功能异常表现明显。
神经系统: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
运动系统:乏力。
循环系统:心跳、气短,心律加快、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等,严重者可心脏扩大,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贫血的症状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发生速率、主要脏器的原有功能状况及机体的代偿能力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