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中医医师考试辅导 > 寒热辨证方-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指导

寒热辨证方-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指导

2013-05-25 15:07阅读: 来源:网络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随着时间的前进。2013年执业医师考试离我们越来越近,本文为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寒热辨证方-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指导。看看别人的学习经验。帮助你在最少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013 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即将开始,爱爱医为您整理汇编了 2013 年临床执业医师的重点考点,本次总结讲解的考点是寒热辨证方-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指导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其实,疾病的性质不只是为寒为热,但由于寒热较突出地反映了疾病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病邪基本性质的属阴属阳,而阴阳是决定疾病性质的根本,所以说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病邪有阳邪与阴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致病容易导 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即是此义。这也说明,从 分析病邪的属阴属阳与分析机体阴阳的盛衰,所得寒证、热证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恶寒(及畏冷)、发热与八纲辨证的寒证、热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同。恶寒、发热只是疾病的现象,疾病所表现的寒热征象可有真假之别,而寒证、热证则是对疾病本质认识所作的判断。

  【寒证】

  阴盛可表现为寒的证候,阳虚亦可表现为寒的证候,故寒证有实寒证、虚寒证之分。感受外界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所致,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多为 实寒证;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偏胜者,多为虚寒证,即阳虚证。寒邪袭于肤表,多为表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阳气亏虚所致者,多为里寒证。

  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其常见证候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润,脉紧或迟等。

  由于寒邪遏制阳气,或阳虚阴寒内盛,形体失却温煦,故见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暖,倦卧等症;寒不消水,津液未伤,故口不渴,痰、涎、涕、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澄澈清冷,苔白而润。

  【热证】

  阳盛可表现为热的证候,阴虚亦可表现为热的证候,故热证有实热证、虚热证之分。火热阳邪侵袭,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体内阳热之气过盛所致,病 势急而形体壮者,多为实热证;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虚阳偏胜者,多为虚热证,即阴虚证。风热之邪袭于肌表,多为表热证;热邪盛于脏腑,或因阴液亏虚所致 者,多为里热证。

  各类热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其常见证候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

  由于阳热偏盛,津液被耗,或因阴液亏虚而虚热内盛,故见一派热象明显、阴津亏耗的种种表现。

  【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应,是疾病性质的主要体现,故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及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说:"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 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 迟,此寒也。"可作为辨别寒证与热证的参考。

  【寒热真假】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病理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与体征,"如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一)真热假寒是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证候。真热假寒证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古代亦有称阳盛格阴证者。其产生机 理,是由于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故其外在表现可有四肢凉甚至厥冷,恶寒甚或寒战,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或细数)等似为阴寒证的 表现,但其本质为热,故必有高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搏有力等里实热证的表现。

  (二)真寒假热是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证候。真寒假热证实际是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其产生机理,是由于久病而阳 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故其外虽可有自觉发热,或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神志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证的 表现,但因其本质为阳气虚衰,故必有胸腹无灼热,下肢必厥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或下利清谷,舌淡等里虚寒的证候。口虽渴但不欲饮,咽虽痛但不红 肿,虽躁扰不宁必疲乏无力,脉虽浮大或数但按之必无力,面色虽时有潮红但并非满面红赤等,亦可知其"热"为假象。

  【寒热转化】

  寒证与热证,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寒证可以化热,热证可以转寒。

  (一)寒证化热是指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的病变。常见于外感寒邪未及时发散,而机体阳气偏盛,阳热内郁到一定程度,于是寒证变 成热证;或是寒湿之邪郁遏而机体阳气不衰,常易由寒而化热;或因使用温燥之品太过,亦可使寒证转化为热证。如寒湿痹病,初为关节冷病、重着、麻木,病程日 久,或温燥太过,而变成患处红肿灼痛;哮病因寒引发,痰白稀薄,久之见舌红苔黄、痰黄而稠;痰湿凝聚的阴疽冷疮,其形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以后转为红肿热 痛而成脓等,均是寒证转化为热证的表现。

  (二)热证转寒是指原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的病变。常见于邪热毒气严重的情况下,或因失治、误治,以致邪气过盛,耗伤正气,正不胜邪,机能衰败,阳气散失,故而转化为虚寒证,甚至表现为亡阳的证候。

  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是由邪正力量的对比所决定,其关键又在机体阳气的盛衰。寒证转化为热证,是人体正气尚强,阳气较为旺盛,邪气才会从阳化热,提示人体正气尚能抗御邪气;热证转化为寒证,是邪气衰而正气不支,阳气耗伤并处于衰败状态,提示正不胜邪,病情险恶。

若要轻松,请到爱爱医培训果了解更多,请点击此处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网络"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错过此题库今年必不过

热点图文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