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中医医师考试辅导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五味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五味

2013-05-25 10:57阅读: 来源:网络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精辟阐述了学科思想、能力要求,总结了近几年的规律,分析预测了执业药师考试趋势,全面指导您考试复习。复习中要注意明确复习目标,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注意领悟专家、老师对考试大纲与规律的解读,使自己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2013年执业药师实践技能考试即将开始,爱爱医为您整理汇编了2013年执业药师实践技能的重点考点!  

一、含义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二、确定依据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药物效能的说理工具.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于是,在遇到用口尝滋味不能解释药物的效用时,便依据上述规律反推其味,所推出的味与口尝味无关系.如葛根,临床证明其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发表透疹,用口尝所得甘味只能解释归纳其生津止渴作用,而发表透疹则难以归纳解释,故又据发表透散多味辛的原则,再赋予其辛味.如此,葛根的药味不只是甘,而且有辛.经过无数次推理比较,医药学家逐步认识到这种以药效确定药味的方法要比口尝法更科学、更接近于临床实际,故今之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五味是药物对人体不同效用的概括,效用中又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各具体味对人体的效用分述如下.

(一)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二)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三)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四)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五)成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均具咸味.

《素问·五脏生成》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六)涩

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滑脱诸证的龙骨,治久痢脱肛的赤石脂,治崩漏带下的乌贼骨等,均具涩味.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七)淡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治水肿、小便不利的猪苓、茯苓,均具淡味.常将淡附于甘.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如功能化湿的藿香、辟秽的苏合香、开窍的麝香、醒脾的佩兰等,均具芳香味.习惯将芳香归为五臭之列,有的也标上辛味,称为辛香之气.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亦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四、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一)意义

气与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其中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只有将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性能.如紫苏与薄荷虽均味辛而能发散表邪,但紫苏性温而发散风寒,薄荷性凉而发散风热;黄芪与石斛虽均味甘而能补虚,但黄芪性温而善补气升阳,石斛性微寒则善清热养阴.

(二)原则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有二: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三)规律

气味配合规律有二: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四)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有时气味也有主次之别,如黄芪与锁阳虽均为甘温,但黄芪以甘为主则补气,锁阳以温为主则助阳.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寒发表、杏仁苦温能降气止咳、乌梅酸温能敛肺涩肠、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肉苁蓉咸温能补肾助阳;有味同气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辛凉能发表散热、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石膏辛寒能清热泻火等.

若想一次性通过执业药师考试,请报名爱爱医爱医培训,点击此处了解

若想了解更多有关内容,请下载:2013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资料   点击此处了解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网络"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错过此题库今年必不过

热点图文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