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已经结束了,考生们都在焦急的等待着结果。参加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们要开始准备了,肯定是越早准备通过 考试的几 率肯定就越大,在此为参加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们搜集整理了一些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生们。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临床两个方面分析判断。
一是患者对**的感觉和反应,
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
当**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目闰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若**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觉到针下空松、虚滑。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可以说是对得气与否所作的最形象的描述。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灵枢》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充分说明得气的重要意义。
临床上一般是①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
②若不得气时,就可能无治疗效果。《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因此,在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
①或因取穴定位不准确,手法运用不当,或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
对此就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手法,这样再次行针时,一般即可得气。
如果您怕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对自己没有信心,建议您报(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协议通关班),协议通关班合格率在97.2%以上,赠送纸质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