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2014临床执业医师神经系统辅导资料笔记精选:颅內血肿

2014临床执业医师神经系统辅导资料笔记精选:颅內血肿

2014-08-20 09:24阅读: 来源:文都网校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参加考试的考生们要抓紧时间复习了,很多考生都说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不知道复习什么?在此为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搜集整理了2014年临床执业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生们顺利通过考试。 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硬膜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参加考试的考生们要抓紧时间复习了,很多考生都说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不知道复习什么?在此为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搜集整理了2014年临床执业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生们顺利通过考试。

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脑室内;后颅窝;多发性血肿。

根据伤后出现脑受压症状的时期:特急性(6h);急性(6~72h);亚急性(72h至3W);慢性(3W以上)血肿;迟发性血肿,常见于外伤24h内。

(一)硬脑膜外血肿

1.概述

占颅内血肿55%~89%。急性86.2%,亚急性10.3%,慢性3.5%。多合并颅骨骨折,额颞、颞顶部多见。

2.原因

硬脑膜中动脉撕裂,85%;静脉窦撕裂;板障静脉出血;脑膜中静脉、后动脉。

3.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①昏迷-清醒-昏迷,“中间清醒期”。②无中间清醒期,可有“意识好转期”,也可为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③早期无意识障碍,血肿致意识障碍。

头痛、恶心、呕吐等。

局灶体征锥体束征。

脑疝体征

生命体征

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

4.治疗急性首选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同时止血。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可选择开颅或钻孔清除的方法。

5.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相关,5%~28%死亡率

(二)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约占颅内血肿50%

1.出血来源

复杂型硬膜下血肿多见,脑挫裂伤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由脑内血肿穿破皮层流到硬脑膜下腔。此类血肿大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所致,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单纯型硬膜下血肿少见,桥静脉撕裂,出血多数积聚于大脑半球凸面,也可能主要流向纵裂。

2.临床表现

意识水平逐渐下降,或原发昏迷程度逐渐加深,也有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表现。

头痛逐渐加剧伴频繁呕吐、血压上升、脉搏减慢。

逐渐出现新的局灶体征,或原有的局灶体征逐渐加重。

脑疝体征

3.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出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新月形或半月形影

4.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开颅清除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采用钻孔引流

(三)慢性硬膜下血肿

1.概述

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能为相对***于颅脑损伤之外的疾病;可无外伤史,好发于额顶部,与老年性脑萎缩的颅内空间相对增大有关;常见出血血管是桥静脉,多不伴颅骨骨折;早期包膜较薄,如及时作血肿引流,受压脑叶易于复位而痊愈;久后,包膜可增厚、钙化或骨化。

2.临床表现

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视**水肿等;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如轻偏瘫、失语和局限性癫痫等;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如智力障碍、精神失常和记忆力减退等;昏迷。

3.诊断

易误诊,中老年人,不论有无头部外伤史,如有上述临床表现时,应想到本病可能。

CT扫描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少数也可呈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

MRI:T2呈高信号、T1高→低。

4.治疗

颅骨钻孔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引流失败或血肿机化者,可考虑开颅手术包膜和机化的结缔组织

(四)脑内血肿

1.概念脑实质内血肿直径3㎝以上,血肿量大于10ml,占颅内血肿5%。

2.部位及原因

浅部血肿均来自脑挫裂伤灶,部位多数与脑挫裂伤的好发部位一致,少数与凹陷骨折的部位相应。

深部血肿多见于老年人,血肿位于白质深部,脑的表面可无明显挫伤。

3.临床表现已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为主,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甚相似,可能有中间清醒期。

CT检查在脑挫裂伤灶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见到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血肿影,同时可见血肿周围的低密度水肿区。

(五)脑室内出血与血肿

1.病因

多见于脑室邻近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或室管膜下静脉破裂出血。出血量小者,因有脑脊液的稀释作用,血液常不凝固,出血量大者可形成血肿。

2.临床表现

原发性脑损伤、脑水肿及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可发生脑积水,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脑室受血液**可引起高热等反应。一般缺乏局灶症状或体征。

3.CT检查如发现脑室扩大,脑室内有高密度凝血块影或血液与脑脊液混合的中等密度影,有助于确诊。

4.治疗必要时钻孔脑室引流

(六)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1.概念指伤后首次CT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见于各种外伤性颅内血肿。

2.形成机制可能是外伤当时血管受损,但尚未全层破裂,伤后由于损伤所致的局部二氧化碳蓄积、酶的副产物释放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因素,使得原已不健全的血管壁发生破裂而出血,形成迟发性血肿。

3.临床表现伤后经历了一段病情稳定期后,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4.确诊须依靠多次CT检查的对比,迟发性血肿常见于伤后24h内,而6h内的发生率较高,24h后较少。

如果您觉得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对自己没有信心,建议您报(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考前点睛班),协议通关班合格率在97.2%以上,赠送纸质版资料,赠送密卷押题三套卷。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文都网校"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