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们要开始准备了,肯定是越早准备通过考试的几 率肯定就越大,在此为参加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们搜集整理了一些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生们。
(一)可逆性损伤
可逆性损伤(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功能低下。由于损伤较轻,**消除后常可恢复正常。
1.细胞水肿与脂肪变
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 |
脂肪变 |
|
概念 |
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系因线粒体受损、ATP 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泵功能障碍而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
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
发生部位 |
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
肉眼观 |
受累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
脂肪变的器官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面呈油腻感 |
光镜下 |
病变初期,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变得肿胀,形成光镜下红染细颗粒状物。若水、钠进一步积聚,整个细胞呈气球样变 |
脂肪变的细胞质中出现脂滴;在石蜡切片中,因脂肪被有机溶剂溶解,故脂滴呈空泡状 |
肝脂肪变与心肌脂肪变的特点如下。
|
原因 |
病理特点 |
肝脂肪变
|
肝细胞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最常发生脂肪变 |
肝淤血时,脂肪变性首先发生于小叶中央区 磷中毒时,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小叶周边区 |
心肌脂肪变 |
慢性中毒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 |
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肌部位,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 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
2. 玻璃样变性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的HE 染色为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
|
基本特点 |
出现部位 |
病变特点 |
细胞内玻璃样变 |
通常为均质红染的圆形小体,位于细胞质内 |
肾小管上皮细胞 |
玻璃样小滴 |
浆细胞 |
Rusell 小体 |
||
乙醇性肝病时 |
肝细胞质中出现Mallory 小体 |
||
阿尔茨海默病 |
神经细胞内的包涵体 |
||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
又称细动脉硬化 |
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 |
玻璃样变的细动脉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 |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
见于结缔组织增生,为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 |
增生的胶原纤维融合变粗呈均质红染的条索或片块状,纤维细胞和血管很少,肉眼呈灰白色,质韧半透明 |
3. 淀粉样变与黏液样变
淀粉样变 |
细胞间质,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出现淀粉样蛋白质- 黏多糖复合物沉淀,称为淀粉样变 |
黏液样变 |
是指细胞间质内黏多糖(透明质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 |
4.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情况下,体内外某些色素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内外,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色素 |
所见疾病 |
含铁血黄素 |
陈旧性出血和溶血性疾病时,肝、脾、淋巴结合骨髓等组织中可见含铁血黄素蓄积 |
脂褐素 |
常见于老年人和营养耗竭性患者,多在萎缩的心肌细胞及肝细胞核周围 |
(二) 不可逆性损伤
当细胞发生不可逆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细胞死亡可大致分为坏死和凋亡两大类型
1. 坏死概念与病理变化
概念 |
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死可因致病因素较强直接导致,但大多由可逆性损伤发展而来 |
||
基本表现 |
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 |
||
病理变化 |
细胞核 |
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最终坏死的细胞和 崩解的间质融合,形 成一片红染、模糊无 结构的物质 |
细胞质 |
坏死细胞胞质嗜酸性增强,如肝细胞坏死出现的嗜酸性小体 |
||
间质 |
间质胶原肿胀断裂,基质崩解 |
2. 坏死的类型 坏死总体上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等三个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坏疽等一些特殊类型。
(1)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与纤维素样坏死
|
凝固性坏死 |
液化性坏死 |
纤维素样坏死 |
概念
|
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 |
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水解酶较多,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时,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迅速崩解、液化 |
旧称纤维素样变性,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 |
常见部位 |
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器 |
脑、胰腺 |
见于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 |
病理特点 |
坏死与健康组织间界限多较明显,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可保存;如结核病时的干酪样坏死 |
坏死与健康组织间界限不明显,细胞微细结构及组织结构轮廓多破坏 |
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 |
(2) 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菌感染。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
坏死类型 |
发生部位 |
病理特点 |
干性坏疽 |
多为凝固性坏死 |
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 |
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 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
湿性坏疽 |
湿性坏疽可为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的混合物 |
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也发生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 |
呈蓝绿色,且与正常组织 界限不清 |
气性坏疽 |
也属湿性坏疽 |
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 |
坏死区按之有捻发感 |
3. 坏死的结局 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可形成糜烂、溃疡、窦道、瘘管、空洞;③机化与包裹;④钙化。
4. 凋亡 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凋亡与坏死的比较见下表。
|
凋亡 |
坏死 |
机制 |
基因调控的程序化细胞死亡,主动进行(**性) |
意外事故性细胞死亡,被动进行(他杀性) |
死亡范围 |
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 |
多为集聚的大片细胞 |
形态特征 |
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集,细胞膜及各细胞器膜 完整,膜可发泡成芽,形成凋亡小体,如病毒性肝 炎肝组织内的嗜酸性小体 |
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絮状或边集,细胞膜 及细胞器膜溶解破裂,溶酶体酶释放,细 胞自溶 |
生化特征 |
耗能的主动过程,有新蛋白合成,DNA 早期规律 降解为180~200bp 片段,琼脂凝胶电泳呈特征性 梯带状 |
不耗能的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DNA 降解不规律,片段大小不一,琼脂凝胶电 泳不呈梯带状 |
注:凋亡在生物胚胎发生、器官形成发育、成熟细胞新旧交替、激素依赖性生理退化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发生进展中,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非仅是细胞损伤的产物 |
相关习题:
下列各项中引起虎斑心的病变是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病理性色素沉着
D.玻璃变性
E.钙化
答案:B
老年萎缩心脏的心肌细胞内的色素颗粒
A.含铁血黄素
B.胆色素
C.脂褐素
D.黑色素
E.钙盐沉积
答案:C
心力衰竭细胞的色素颗粒
A.含铁血黄素
B.胆色素
C.脂褐素
D.黑色素
E.钙盐沉积
答案:A
执业医师考试最主要的是试题和讲课相结合,效果会更好,试题主要是在复习的后期做,可以选择含金量高的试题,当然,如果能找到历年试题效果会更好。如您找找不到历年真题请参阅《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点击进入>>>含有历年真题章节练习题考试模拟题,有答案有解析,支持手机版,可随时随地做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