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执业医师—传染病考点(一)

执业医师—传染病考点(一)

2014-07-15 16:41阅读: 来源:医学教育网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传染病概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一)感染 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广义的传染病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致的疾病。感染性疾病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概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一)感染  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广义的传染病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致的疾病。感染性疾病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二、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感染过程最终结局: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
  
  (一)病原体被清除  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所清除(如霍乱弧菌)、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 
  
  (二)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亦无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的感染。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

  结局:大多数隐性感染都可使人体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体内持续存在病原体而不发生明显病理损害者,称为健康携带者。伤寒、菌痢、乙型肝炎等传染病都可有健康携带者。   
 
【真题库】5.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答案:B?
 
【真题库】11.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HBcIgG(+)。其12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李某女儿属于?(2003)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毒携带状态?
E.垂直感染?
答案:A?(2003)
 
【真题库】17.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2003)?
A.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答案:C (2003)
 
【真题库】8.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
A.显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病原体被清除?
答案:C?
 
(三)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五种过程中发生率最低。

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而感染者获得稳固的免疫力,如伤寒。然而,有些传染病,如菌痢、流行性感冒等,病后感染者的免疫力并不稳固,容易再度受感染而发病。
小部分显性感染者可转变为病原携带者。
 
2006-2-035.在感染过程的5种结局中最不常见的表现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四)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
  发生于显性或隐性感染之后:恢复期携带者与健康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者称为潜伏期携带者。
  按其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或以上而分为急性与慢性携带者。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五)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称潜伏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病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潜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种传染病中都存在。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 

  2.隐性感染者     
   
  3.病原携带者    
   
  4.受感染的动物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并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有麻疹、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食物传播:病原体污染食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内。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有甲肝、戊肝等。  
 
  3.接触传播  病原体经过与粘膜或皮肤接触而进入人体内。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有钩端螺旋体病、日本血吸虫病、钩虫病等。经性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叫性病,如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等。
   
  4.虫媒传播  病原体感染虫媒后经其叮咬人体而进入人体内。经虫媒传播的传染病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5.血液传播  人通过接受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治疗而被感染。可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的传染病有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6.母婴传播  病原体从母体血液内经胎盘感染宫内胎儿或于围生期感染胎儿。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有乙型肝炎、艾滋病、疟疾、梅毒等。
 
(6~8题共用备选答案)?(2002)
A.消化道传播?
B.输血传播?
C.虫媒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直接接触传播?
【真题库】6.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答案:A?(2002)
【真题库】7.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答案:B?(2002)
【真题库】8.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答案:C?(2002)
 
  (三)人群易感性(易感人群)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真题库】10.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2003)?
A.微生物,宿主,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原体,环境,宿主?
D.病原体数量,致病力,定位?
E.病原体,人体,他们所处的环境?
答案:B?(2003)
 
  第三节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四个基本特征,但对这些基本特征不要孤立地而应综合地加以考虑。

  一、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所引起的

  二、有传染性
   
  三、有流行病学特征

  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

  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性、流行和大流行之分。

  传染病发病率在时间上(季节分布)、空间上(地区分布)、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中的分布,也是流行病学特征。
 
  四、有感染后免疫   
   
  第四节  传染病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病原体的检出和分离培养可直接确定诊断,免疫学检查亦可提供重要的依据。对许多传染病来说,一般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诊断也有很大帮助。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大、小便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在血液常规检查中,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用途最广。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和猩红热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往往升高不明显,甚至减少,如布氏杆菌病、伤寒及副伤寒等。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通常减少或正常,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和病毒性肝炎等。原虫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也常减少,如疟疾、黑热病等。蠕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通常增多,如钩虫、血吸虫、并殖吸虫感染等。嗜酸粒细胞减少则常见于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尿常规检查有助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诊断。粪便常规检查有助于肠道蠕虫病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
   
  生化检查有助于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
 
  二、病原学检查

  (一)病原体的直接检出  许多传染病可通过显微镜或肉眼检出病原体而明确诊断
 
  (二)病原体分离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四、免疫学检测
   
  应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是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若能进一步鉴定其抗体是属于IgG或IgM型,对近期感染或过去发生过的感染有鉴别诊断意义。免疫学检测还可用于判断受检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有所缺损。
   
  (一)特异性抗体检测 
  
  (二)特异性抗原检测
  
  (三)皮肤试验  用特异性抗原作皮内注射,通过皮肤反映了解受试者对该抗原的变态反应性,如PPD。
  
  (四)免疫球蛋白检测  免疫状态
  
  (五)T细胞亚群检测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亚群可了解各亚群的T细胞数和比例,常用于艾滋病的诊断。
  
  五、内镜检查   
 
  六、影像检查
 
  七、***组织检查   
   
 
  第五节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的原则。  
 
  一、管理传染源  
   
  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及其实施细则,将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006-2-034.甲类传染病是指
A.SARS  狂犬病
B.黑热病  炭疽
C.高致病性禽流感  天花
D. 鼠疫  霍乱
E.伤寒  流行性出血热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瘪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不了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广义的消毒包括消灭传播媒介即杀虫措施在内,狭义的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而言。
   
  三、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这两个方面。
 
  (一)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通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   

  (二)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1.主动免疫  起关键作用的还是通过主动进行疫(菌)苗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2.被动免疫:接受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高滴度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常用于急需进行免疫预防的人群,注射一次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一般只能保持特异性免疫力一个月左右。

  如果您觉得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对自己没有信心,建议您报(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协议通关班),协议通关班合格率在97.2%以上,赠送纸质版资料,赠送密卷押题三套卷。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医学教育网"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