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分别与“胃络痛”和“胃痞”相类似,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细目一:慢性胃炎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是炎症进一步向深部扩散,使粘膜腺体破坏、萎缩、消失,粘膜变薄变暗,粘液分泌功能减退。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在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Hp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加上自身份泌的细胞毒素,如细胞毒素相关基因和空泡毒素蛋白,Hp可以造成黏膜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及黏膜的炎症反应。Hp的抗原物质还能引起宿主对于黏膜的自身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血液中能检测到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说明慢性胃炎与自身免疫具有密切关系。这些自身抗体与壁细胞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破坏壁细胞,壁细胞数目减少,最终造成胃酸分泌缺乏,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导致恶性贫血。
(3)十二指肠液反流:幽门括约肌松弛或胃部手术胃肠吻合后,十二指肠液易发生反流,其中的胆汁和胰酶可以造成胃黏膜的损伤,产生炎症。
(4)其他:研究发现慢性胃炎还与遗传、年龄、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二)病理
在慢性胃炎的病理过程中,病变由黏膜表面向腺区发展,由灶性病变逐渐联合成片,最终腺体萎缩或破坏。其组织学改变不外乎炎症、萎缩和化生。
二、中医病因病机
慢性胃炎的病因以饮食、情志所伤、脾胃虚弱多见。初起多实,病在气分,久病以虚为主,或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病在血分。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三、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病迁延反复,大多缺乏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无规律性上腹部隐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特别是在餐后更为明显。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上述症状外,可伴有疲乏、消瘦、贫血、腹泻、舌炎、指甲脆弱等,慢性肥厚性胃炎则有类似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可以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上腹部疼痛与病变程度不一致,与病变部位或食物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若想获得整套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资料,请点击进入:2013年执业医师冲刺重点复习-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若想参与讨论,请加入QQ群 :118525227
查看专题内科学笔记-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