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中医医师考试辅导 > 中医实践技能辅导: 心悸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实践技能辅导: 心悸的中医辨证论治

2012-05-14 10:37阅读: 来源:爱爱医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病因病机

    1.病因

    (1)体虚劳倦:禀赋不足,素质虚弱,或久病伤正,耗损心之气阴,或劳倦太过伤脾,生化之源不足,气血阴阳亏乏,脏腑功能失调,致心神失养,发为心悸。

    (2)七情所伤: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长期忧思不解,心气郁结,阴血暗耗,不能养心而心悸;或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心神失宁而心悸。此外,大怒伤肝,大恐伤肾,怒则气逆,恐则精却,阴虚于下,火逆于上,动撼心神亦可发为惊悸。

    (3)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血运行受阻,发为心悸。或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 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亦可引起心悸。温病、疫毒均可灼伤营阴,心失所养,或邪毒内扰心神,如春温、风温、暑温、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见心悸。

    (4)药食不当:嗜食醇酒厚味、煎炸炙煿,蕴热化火生痰,痰火上扰心神则为悸。或因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耗伤心气,损伤心阴,引起心悸。如中药附子、乌头、雄黄、蟾酥、麻黄等,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或补液过快、过多等。

    2.病机

    心悸的病因虽有上述诸端,然病机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如心之气 血不足,心失滋养,搏动紊乱;或心阳虚衰,血脉瘀滞,心神失养;或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水火失济,心肾不交;或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阴寒凝滞心 脉;或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心气失畅;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宗气不行,血脉凝留;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或热毒犯肺,肺失宣肃,内舍于心,血 运失常;或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均可引发心悸。

    心悸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 致。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 热;阳虚者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兼气血瘀滞。

    心悸初起以心气虚为常见,可表现为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心脾两虚,心虚胆怯,气阴两虚等证。病久阳虚者则表现为心阳不振,脾肾阳虚,甚或水饮凌 心之证;阴虚血亏者多表现为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等证。若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可出现阴阳俱损之候。若病情恶化,心阳暴脱,可出现厥脱等危候。

    【诊断要点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类症鉴别

    1.惊悸与怔忡

    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大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 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 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心悸与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3.心悸与卑惵

    《证治要诀。怔忡》描述卑惵症状为:“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其病因在于“心血不足”。卑惵 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心悸则缘于心跳,有时坐卧不安,但不避人,无情志异常。卑惵为一种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病证,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

    【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证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病机概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剂;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物: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等。

    2.心血不足证

    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病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等。

    3.阴虚火旺

    主症: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病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剂: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等。

    4.心阳不振证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自,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病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药物:桂枝、附片、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等。

    5.水饮凌心证

    主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病机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物: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等。

    6.瘀阻心脉证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病机概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剂: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等。

    7.痰火扰心证

    主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病机概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连、山栀、竹茹、半夏、胆南星、全瓜蒌、陈皮、生姜、枳实、远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等。

    【预防与调护

    1.心悸每因情志内伤,恐惧而诱发,故患者应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情志为害,减少发病。尤其心虚胆怯、心火内动及痰火扰心等引起的心悸,应避免惊恐及忧思恼怒等不良刺激。

    2.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平素饮食忌过饱、过饥,戒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心气阳虚者忌过食生冷,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炙煿,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

    3.生活规律。注意寒暑变化,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心悸。注意劳逸结合。轻证患者,可进行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应避免剧烈活动及强体力劳动。重症患者,平时即有心悸、气短等症状,应卧床休息,待症状消失后,也应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

    4.心悸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获效后亦应注意巩固治疗,可服人参等补气药,改善心气虚症状,增强抗病能力。积极治疗原发证,如胸痹、痰 饮、肺胀、喘证、痹证等,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的先兆症状,结合心电监护,积极准备并做好急救治疗。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错过此题库今年必不过

热点图文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