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病毒感染的免疫
抗病毒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前者为非特异性天然免疫,后者为获得性特异性免疫。
1.固有免疫
构成天然非特异性的免疫屏障,有多个因素组成。
(1)完整的皮肤、黏膜:为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血脑屏障能阻挡病毒由血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胎盘屏障也能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所感染病毒的侵害。
(2)细胞作用:巨噬细胞对阻止病毒感染和促进病毒感染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杀伤T细胞(NK T细胞)能杀死许多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其活性可**扰素增强,是抗病毒感染中主要的非特异性杀伤细胞。
(3)病毒抑制物: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体液中含有能抑制病毒感染的物质,如补体、备解素等。
(4)炎症反应:病毒感染能引起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能限制病毒感染。
此外,干扰素为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
2.适应性免疫
病毒是一种良好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受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后,也能被宿主自身免疫系统识别而产生应答反应,又称为获得性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机体被病毒感染后,其体液中出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如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等,其实质是IgG、IgM和SIgA三大类免疫球蛋白。在溶细胞型病毒感染中,由于在体液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病毒,故体液免疫对清除病毒起重要作用。
(2)细胞免疫:由于体液免疫只能对细胞外的病毒起作用,清除感染细胞内的病毒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具有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有CD8+ 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或Tc)和CD4+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以及CD8和CD4均阴性的自然杀伤性T细胞(NK T细胞)。特异性CTL可识别并杀伤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与NK T细胞通过细胞凋亡,发挥抗病毒作用。 Th细胞分为Th下1和Th下2细胞,它们通过分泌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IL)及β肿瘤坏死因子(TNF-β)等,激活吞噬细胞及辅助活化CD8+ T细胞,发挥抗病毒感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