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
(1)目的:
①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
②需测中心静脉压
③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的、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采用静脉营养疗法的病人。
(2)用物准备
(3)操作要点
①去枕平卧,头偏向穿刺对侧并尽量后仰,肩下垫小枕。
②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
③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5°角,进入皮下后改为25°角。
④硅胶管快速从针栓孔插入10cm。
⑤输液完毕,同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进行封管,并妥善固定。
(4)注意事项
①置管后,如发现硅胶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
②每天更换敷料,并用碘附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③拔管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以免硅胶管折断。
【输液速度的调节】
1. 调节输液速度的原则
(1)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2)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的病人输入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3)一般溶液输入速度可稍快;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输入速度宜慢。
2. 输液速度的计算
输液中,溶液每毫升的滴数(滴/毫升)为该输液器的滴系数。
(1)已知输入液体的总量和预计输完所用的时间,求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滴/毫升)/输液所用时间(min)
(2)已知输入液体的总量和每分钟滴数,求输完液体所用的时间。
输液所用时间(h)=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
3.输液泵的使用
需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如危重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疗及抢救等。常用于输入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常见输液故障和处理】
1、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输入。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3)确定针头阻塞,药液不滴。挤压有阻力无回血,确定针头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
(5)血管痉挛。局部可行热敷、按摩、必要时注入少量0.25%盐酸普鲁卡因,以扩张血管。
2、滴管内液面过高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上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的橡胶管。
(2)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将输液瓶取下,使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但须保持橡胶管点滴通畅,待滴球内液体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时,再挂回输液架上即能继续点滴。
3、滴管内液面过低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2)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3)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