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中医医师考试辅导 > 2013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重点-第九单元 胸痹

2013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重点-第九单元 胸痹

2013-09-12 21:59阅读: 来源:爱爱医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第九单元 胸痹 细目一:概述 一、胸痹的概念及源流 1.胸痹的概念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2.胸痹的源流 胸痹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灵

    第九单元 胸痹

    细目一:概述

    一、胸痹的概念及源流

    1.胸痹的概念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2.胸痹的源流

    胸痹的记载最早见于《经》。《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灵枢·厥病》有“真心痛”之说,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对胸痹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宋金元时代有关胸痹的治疗方法十分丰富。明清时期,对胸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如《玉机微义·心痛》中揭示胸痹病证不仅有实证,亦有虚证。《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二、《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三、本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证的临床特点,见于西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系疾病等。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胸痹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

    因:寒邪内侵。

    二、胸痹病机、发展趋势及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

    胸痹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虚、阴伤、阳衰及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标实为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病理演变:轻者多为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上乘。重者则为痰瘀交阻,壅塞胸中,气机痹阻。严重者部分心脉突然闭塞,气血运行中断,可见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

    细目三:诊断和类症鉴别

    一、本病的诊断要点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若想获得整套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资料,请点击进入:马上下载

    若想参与讨论,请加入QQ群 :118525227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错过此题库今年必不过

热点图文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