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朋友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对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都复习到了吗?爱医培训/特别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可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出血性疾病概念 出血性疾病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因素,导致机体止血、凝血活性的减弱或抗凝血、纤溶活性的增强,引起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的一类疾病。 本类疾病的诊断,除病史、 家族史和临床表现外,血栓与止血检查具有确诊的重要价值。 发病机制分类 出血性疾病分为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异常、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复合性凝血机制异常几种类型。 1.血管壁功能异常 (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2)获得性感染、化学物质、药物、代谢因素(维生素C、维生素P缺乏等)、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等。 2.血小板异常 (1)血小板减少: ①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感染,药物和其他原因抑制等。 ②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和其他原因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消耗过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 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等。 (2)血小板增多: ①原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②继发性:某些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或溶血)、脾切除术后、感染、肿瘤、创伤等。 (3)血小板功能缺陷: ①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病。 ②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3.凝血异常 (1)遗传性:血友病等; (2)获得性:严重肝病、尿毒症、维生素K缺乏及DIC所致的凝血因子被消耗; (3)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因子Ⅷ抗体、因子Ⅸ抗体、肝素样抗凝物质、抗凝药物治疗、原发性纤溶及DIC所致的继发性纤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