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可有或无尿频、尿急、尿痛,常有腰痛、肋脊角压痛或(和)叩痛及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白细胞升高等。血培养可能阳性,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对确定菌尿有重要意义:>105/ml为阳性,<104/ml为污染,104~105/ml需复查或结合临床综合考虑。因球菌繁殖慢,故>103即有诊断意义。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等。
(二)鉴别诊断要点
1.发热性疾病:流感、伤寒、疟疾、败血症等与全身症状突出的肾盂肾炎表现相似,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泌尿系统表现,特别是尿液检查,如尿白细胞和细菌学检查阳性,则支持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2.腹部器官疾病:易于以腹痛和消化系统症状伴发热及血白细胞增高的肾盂肾炎混淆,应警惕急性胃肠炎、阑尾炎、附件炎等。此时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进行尿液化验有助于鉴别。
3.区别上下尿路感染:一般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和腰痛、肾区叩痛等提示上尿路感染,但仅凭临床表现来分辨上、下尿路感染并不可靠。通常尿沉渣中找到白细胞管型或抗体包裹细菌阳性支持上尿路感染;必要时作膀胱冲洗灭菌法尿培养,如灭菌前后菌落数相似提示上尿路感染,灭菌后尿菌减少,则支持下尿路感染;3天短程抗菌治疗有效者提示下尿路感染,如复发则多为肾盂肾炎。
(二)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抗菌治疗最重要,症状明显者,留取尿常规和细菌学检查标本后立即使用抗生素。一般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而且在尿液和血液浓度均较高的杀菌性抗生素。注意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细菌和炎性分泌物排出。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静脉补液。
1.轻型
宜口服抗菌药物14天,常用抗生素如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片,2次/d,氧氟沙星0.2g,2次/d,环丙沙星0.25g,2次/d,或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某单一药物口服,首选喹诺酮类。
2.较严重者(常伴发热、肋脊角痛、血白细胞升高等)
应肌肉或静脉注射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等。
3.重症(全身症状明显,用上述药物治疗3~4天,尿菌仍不能阴转且症状加重)
应用抗生素,如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硫咪唑青霉素、苯嘧唑青霉素等),与氨基苷类抗生素或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噻甲羧肟等)联合用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2~3种抗生素,合理搭配使用。
一般经上述抗菌处理,症状于24小时后即可好转,若72小时仍无效或加重者应换药或联合用药,同时参考药敏试验,结合临床调整。抗生素疗程通常为10~14天。停药后1周和1个月再复查尿常规和尿菌一次,两项检查均为阴性者,方可认为临床治愈。在随访复查尿细菌持续阳性和复发者,则认为是治疗失败。应根据尿感的部位和类型给予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