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在新生儿期致病菌进入血循环,并在此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新生儿发病原因比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感染的途径有:①宫内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②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黏膜破损处进入血中。③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该疾病的病因:
致病菌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发生变化,欧美国家40年代以A组溶血性链球菌占优势,50年代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0年代以大肠杆菌占优势,70年代以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成为最多见的细菌,大肠杆菌次之,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菌也颇重要。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成为美国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我国仍以大肠杆菌(多具有K1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和L细菌(以Lister研究所定名)感染常有报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不断增加,GBS虽有报道但不多。以上细菌在产前或产后发生感染,但以产后为主,产后感染多从新生儿皮肤损伤、脐带污染、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侵入。
一、临床表现
细菌侵入的感染灶并不明显,常不易找到,有时因检查不全面而被漏查,特别被衣服遮盖的部位如背部、骶尾部、四肢和腋下。
1.症状:患病的足月儿和晚期新生儿(生后2~4周)可发热、拒食、神萎或烦躁不安,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拒奶、溢奶、不哭、不动、面色苍白、体重不增、体温不稳、有时体温不升。
除上列症状外,下列表现提示有败血症可能。①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②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③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
欧美国家常见的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败血症,我国也有报道。美国孕妇阴道和直肠GBS带菌率高达20%~35%,出生的婴儿生后3天内约有40%~75%带同型细菌,但发病的仅1~2%。GBS败血症分早发和晚发两型,早发型感染来自宫内或产时,GBSⅠa、Ⅰb、Ⅰc、ⅡⅢ各型都可能是病因。主要累及肺脏。婴儿在生后0~4天发病,临床表现和肺部X线片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相似,甚至病理改变也相仿。晚发型感染多来自医护人员,90%由GBSⅢ型引起,起病多在出生5天后,约80%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2.诊断
⑴病史:凡有以下危险因素均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①羊膜早破大于12~24小时;②母孕后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病史;③出生时Apgar评分低并有抢救史;④早产、双胎。
⑵院内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新生儿监护病区(NICU)治疗的患儿;②有入侵式治疗的患儿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③住院天数长;④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⑤病房拥挤;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⑶临床表现 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①呼吸窘迫 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②心律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③低血压。④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⑤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⑥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⑦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⑧抽痉。⑨瘀斑或瘀点。⑩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3.并发症: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但已并发此症。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早作脑脊液检查。其次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肺炎或肺脓肿,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其他迁移性病灶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和肾盂肾炎也偶可发生。
二、医技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高低不一,也可正常,因此意义不大,但杆状核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比≥0.2有参考价值。
2.培养:最好在用抗生素前作血培养,皮肤消毒和操作必须严格无菌,以免培养出污染菌。如已用过青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迁移性病灶的脓液培养如阳性,有很大诊断意义。
3.快速诊断: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参见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
4.直接涂片找细菌:如疑有宫内感染,于出生后1小时内取外耳道内液体或胃液作涂片找细菌,若阳性表示宫内羊水被污染,但小婴儿不一定发病。
三、诊断依据
1.母亲分娩时有发热、羊膜早破或明显羊膜炎。产程延长,有羊水吸入史或助产过程中消毒不严。出生时曾经过复苏措施(如进行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脐部护理不当,皮肤或黏膜有损伤、感染史。
2.发病较缓,有软弱、嗜睡、拒奶、体重不增、发热或体温不升,皮肤苍白或有进行性黄疸。可有呕吐、腹泻、腹胀、烦躁不安或惊厥等。肝脾轻度肿大,可有皮肤出血点、紫癜、化脓性感染灶或脑膜刺激症等。
3.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可有中毒颗粒,偶见不成熟细胞,血小板常降低。白细胞层涂片可找到细菌,血培养可阳性,局部病灶的脓液培养阳性。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相鉴别。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主要表现为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出血、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及混合性出血。
五、治疗原则
1.抗生素:新生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霉素类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初选药物。因为这二种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并能产生协同作用。在严重感染的病例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联合应用。
⑴大肠杆菌败血症:一般认为脂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以及生后3天内发病的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加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为新生儿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不仅对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新生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剂量:日龄≤7天,用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日龄>7天,用75mg/(kg•d),分3次静脉给药。庆大霉素剂量:<1500g:3mg/(kg•d),每日l次,1500~2500g,3mg/(kg•d)分为12小时,l次,>2500g:5mg/(kg•d)分为每8小时,l次。由于庆大霉素有耳毒副作用,使用时应作血药浓度的监测。因大肠杆菌各菌株的药敏差别较大,应以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抗生素。对上述抗生素耐药或临床疗效不佳,可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败血症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革兰阴性细菌,疗效更为突出,有效率达84%~97%。如头孢氨噻肟和头孢三嗪除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外,还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上述二种头孢菌素的剂量:头孢氨噻肟:日龄:<7天,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7天,150mg/(kg•d)分3次静脉给药。头孢三嗪:50mg/(kg•d)分1~2次静脉应用。治疗的疗程为2~3周。
⑵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新生儿皮肤、黏膜有化脓性感染,以及医院出生且住院较长者常常以金葡菌感染为主。治疗可选用青霉素,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对青霉素耐药,故常用耐酸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用万古霉素加上述耐酶青霉素。上述3种耐酶青霉素的剂量:<2000g:日龄为0~7天,50mg/(kg•d)分2次应用,>7天,100mg/(kg•d)分3次应用;>2000g:日龄为0~7天,75mg/(kg•d)分3次应用,>7天,150mg/(kg•d)分4次应用,均用静脉途径。万古霉素的剂量:孕37周以下早产儿每次15mg/kg,每12小时,l次,足月儿每次10~15mg/kg,每8小时,l次均静脉应用。疗程为7~10天。亦可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剂量为50~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
⑶链球菌败血症:B组链球菌败血症早期的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类似,不易区别,治疗上用大剂量青霉素20~40万U/(kg•d)分2~3次静脉给药。
⑷厌氧菌败血症:近年来出现新生儿厌氧菌感染在逐渐增多,常见于胎膜早破,手术后并发症。治疗上以甲硝唑(灭滴灵)为首选药物。剂量:日龄≤7天,15mg/(kg•d)分2次静脉应用。>7天,30mg/(kg•d)分2~3次静脉给药。治疗疗程为7~10天。
⑸际内感染所致败血症:住院后有入侵式治疗(脐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房拥挤等都易发生院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应选用万古霉素,剂量同上所述,疗程为7~10天。
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剂量同上。但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很普遍,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常被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剂量:<1500g:10mg/(kg•d)每日1次;>1500g<2500g,10mg/(kg•d)分为12小时,l次;>2500g:20mg/(kg•d)分为12小时,l次,静脉给药。由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共同的副作用是有耳毒作用和肾脏毒性作用。因此需监测血清药物浓度。
2.一般治疗: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3.对症治疗: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予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予降颅压处理。
4.支持治疗: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免疫疗法: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⑴免疫球蛋白治疗:早产儿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生后极易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致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成熟新生儿为高,足月儿虽无明显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但也可因母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某些特异性抗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抗体而不能控制这类感染。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特异型抗体,因此可用于败血症的辅助治疗。国内外资料推荐剂量:每次0.2~0.5g/kg每周1次共用4周。
⑵白细胞的输入:重症败血症患儿,若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而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补充粒细胞的缺乏时,输入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可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从而降低病死率。
⑶交换输血:重症败血症患儿可通过换血除去血液中的细菌、毒素和酸性代谢产物;清除异常血凝物质,纠正异常血凝过程,供给大量新生儿所缺乏的抗体、补体以及吞噬细胞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交换输血主张用新鲜全血,换血量为160ml/kg,但要注意换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移植性抗宿主反应等。换血疗法适应于经抗感生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新生儿败血症。
6.治愈标准
⑴一般情况好,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体重增加。
⑵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病灶痊愈。
⑶血象正常,血培养阴性。
7.好转标准
⑴一般情况好转,体温正常或不稳定,体重不增。
⑵临床症状好转,体征减轻。
⑶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仍偏高,血培养阴性。
六、预防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要重视孕期保健实行住院分娩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要注意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做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保持口腔、脐部、皮肤、黏膜的清洁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败血症,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了让您轻松考试特意整理,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