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深入,从而使该病对母婴的影响,如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死亡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更受到关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的病因:
妊娠与肝炎互为不利因素,即肝炎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对母儿可产生不良后果,如妊高征、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早产、死胎、死产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妊娠可以影响肝炎,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胎儿的呼吸排泄等功能均需母体完成;肝脏是性激素代谢及灭活的主要场所,妊娠期胎盆分泌的雌、孕激素大大增加;妊娠期孕妇所需热量较非妊娠期高20%,铁、钙、各种维生素和蛋白质需求量大大增加,若孕妇原有营养不良,则肝功能减退,加重病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引起小血管痉挛,使肝、肾脏血流减少,而肾功能损害,代谢产物排泄受阻,可进一步加重肝损害,易致肝细胞大块坏死,诱发重型肝炎。
临床表现
1.合并甲型肝炎:其症状与非孕妇者相同,发病较急,除有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外,血清学检查中抗HAV-IgM阳性则可确诊。
甲肝对围生儿的影响:根据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资料,甲肝产妇在孕中期与孕晚期的妊娠结局,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2.3‰和125‰,即孕晚期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与上海市同年正常产妇的围生儿死亡率14.1‰相比较,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异。虽然无甲肝孕产妇死亡,但其围生儿死亡率之高却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2.合并乙型肝炎
⑴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及乏力、黄疸等,起病急,血清ALT升高。
⑵血清学检测指标。
⑶乙肝对妊娠的影响:乙肝孕产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此与妊娠晚期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特别是重症甚或暴发性肝炎有关。暴发型肝炎的死亡率孕妇较非孕妇为高。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尤易发生暴发型肝炎。
⑷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有人认为妊娠期易于产生非特异超敏反应,且孕期是处于非特异性超敏反应的准备状态,所以在孕期发生重度或暴发性肝炎的概率显著增加。动物实验证明孕兔在产前和产后的急性肝坏死更加严重,所以近年来主张在孕早期如HBsAg滴度高的同时HBeAg阳性者可行人工流产。在妊娠晚期由于肝脏血流量相对不足,而并发肝炎之后,肝脏血流量更相对降低,因而可使肝炎病情加剧甚至成为重症肝炎。
3.合并重症肝炎:起病急剧,中毒症状明显,黄疸严重。
4.并发症: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增高、血清胆红素在17μmol/L以上、尿胆红素阳性、酶血清原时间的测定等均有助于肝炎的诊断。
2.血清病原学检测。
诊断依据
1.妊娠合并甲型肝炎:其症状与非孕妇者相同,发病较急,除有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外,血清学检查中抗HAV-IgM阳性则可确诊。
2.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⑴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及乏力、黄疸等,起病急,血清ALT升高。
⑵血清学检测指标: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最常用的乙肝感染指标。在感染潜伏期,血清ALT升高之前HBsAg即可阳性;当HBsAg为高滴度时,则e抗原(HBeAg)也同时为阳性。临床只以单项HBsAg作为感染指标是不够的,应与临床表现及其他指标结合判断之。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为有保护性的抗体。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时,经过一段时间,出现抗HBs提示机体获得了免疫力。③乙肝e抗原(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急性感染时HBeAg的出现稍晚于HBsAg。e抗原的亚型e1、e2更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活性。④乙肝e抗体(抗HBe):一般当HBeAg在血中消失,而后出现抗HBe,提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病情多渐趋稳定。⑤核心抗体(抗HBc):在急性感染时,HBsAg出现后2~4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出。所以抗HBC-IgM多见于感染早期或慢性感染的活动期。⑥乙肝病毒DNA(HBV-DNA):HBV-DNA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证据及传染性指标。HBV-DNA与HBeAg和DNA-多聚酶呈平衡关系。凡是HBeAg阳性的血中,86%~100%可检测到HBV-DNA。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测定和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对妊娠合并乙肝的诊断可很快明确。
应用血清学诊断乙肝病毒胎内感染应注意以下3项依据:①新生儿脐血清HBsAg阳性可为参考指标。②新生儿脐血清HBcAb-IgM阳性即可确定宫内感染。③如有条件测脐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更可确诊,但此项指标在国内尚不能推广应用。
3.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起病急剧,中毒症状明显,黄疸严重。
⑴1周内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l),或每日升高≥17.1μmol/L(1mg/dl)。
⑵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较正常值延长0.5~1倍甚或更长。
⑶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严重者可出现肝臭。
⑷可有腹水出现甚或肝浊音界缩小。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肝损害、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等鉴别。
治疗原则
1.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目前对甲肝尚无特效药,一般多采取下列综合措施:
⑴休息、保肝支持疗法。常用茵陈冲剂、垂盆草冲剂以及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等。
⑵由于甲肝病毒不通过胎盘屏障,不传给胎儿,故不必进行人工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由于肝功能受损可影响母体代谢、产生缺氧等,以致较易发生早产,所以在孕晚期必须加强胎动计数等自我监护。有早产先兆者需及早住院治疗,并行无激惹试验(NST)及B超等生物物理指标监护,临产过程中注意缩短第二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
⑶关于哺乳。分娩后甲肝已痊愈者可以哺乳,如在急性期则应禁止哺乳,不仅可防止母婴垂直传播,而且有利于母体的康复。
2.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⑴一般治疗:除应在肝炎急性期予以隔离和卧床休息外,并予以清淡及低脂肪饮食,每日应供给足够热能,如消化道症状较剧,则应予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⑵保肝药物的应用:每天需给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K1及维生素B1、B6、B12等。因维生素C为机体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重要物质,有增加抗感染能力、促进肝细胞再生与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维生素K1可促进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因子Ⅶ、Ⅹ)合成作用。一般采用维生纱C 3g、维生素K14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能量合剂,如25%葡萄糖液250~500ml加辅酶A100U及维生素C 3g。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E50mg,对防止肝细胞坏死有益。对ALT高者可用强力宁80ml、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如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可予适量输鲜血、人体白蛋白或血浆。
⑶中草药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茵陈汤加减。方剂:茵陈30g,山梔12~15g,生黄芪15~20g,黄芩12g,川连6g,茯苓15g,当归12g,败酱草12~15g,柴胡9g,陈皮9g。每日1贴煎服,对退黄疸、改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有益。
⑷产科处理:①妊娠早期:如HBsAg滴定度高且HBeAg阳性伴有临床表现者应在积极治疗情况下,可行人工流产术。因为妊娠和乙肝之间互有不良影响。但妊娠中晚期的患者当以保肝治疗而不宜贸然行引产术,以免由于引产而引起不良后果。②分娩与产褥期:必须注意以下3个方面:防止出血;防止感染:应在产后应用对肝肾无不良影响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注意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检测结果,防止病情发展。
从产科角度观察胎儿有无头盆不称,产程虽然进展良好,亦应适当缩短第二产程而行产钳助产,有利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及减少新生儿窒息。产后应常规留脐血检测肝功能和肝炎血清学指标。
⑸新生儿的处理:近年来主张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生后1个月及6个月各皮内注射乙肝疫苗30ug,一般可阻断90%的母婴传播率。如有条件可于出生后再肌注1支人类HBs免疫球蛋白(HBIG)则更有利于防止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的乙肝疫苗作用能保持5年左右,故在进入小学之前应再作1次加强免疫注射。
3.妊娠合并重症肝炎
⑴一般处理:①需专人护理,正确记录血压、呼吸、脉搏及出入水量;②予以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流汁或半流汁饮食,保证热能为6276kJ/天(1500kcal/天),并予以大量维生素。
⑵输温鲜血600~800ml,以增加凝血因子,并需输入体白蛋白或冻干血浆,有利防止肝细胞坏死和降低脑水肿的发生。
⑶胰高糖素1mg加正规胰岛素8U,10%氯化钾10~20ml加10%葡萄糖液500~1000ml,静脉滴注。
⑷可用干扰素每日300万U,连续7~14天,肌内注射,也可每次100万U,每日3次肌内注射。
⑸胎肝细胞悬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1次,可用3~5次,能收到极好效果。此亦可称为胎肝细胞移植。
⑹14-氨基酸-800 250ml或复方支链氨基酸25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可促进肝脏情况好转。
⑺10%门冬氨酸钾镁40ml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缓滴。
⑻无论有无感染征象,均应予以对肝肾功能影响最小的广谱抗生素。
4.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处理
⑴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并发DIC的诊断标准:①血小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