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临床助理考试辅导 >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013-11-05 17:15阅读: 来源:网络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本文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您整理,敬请关注。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疾病所共有征象。成人的正常颅内压为0.7~2.0kPa(70~200mmH20),儿童的正常颅内压为0.5-1.0kPa(50~100mmH20)。

  一、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一)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

  1.脑水肿常因脑缺氧、脑外伤、脑及脑膜感染、汞或砷中毒等原因造成。

  2.脑积水常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在颅内过多蓄积所致。

  3.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二)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

  1.颅内血肿多因颅脑外伤所致,包括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内血肿。

  2.颅内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大类。一般肿瘤体积愈大,颅内压增高越明显,但肿瘤的部位、性质和生长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3.颅内感染脑脓肿、化脓性与病毒性脑膜炎多伴有颅内压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晚期,因颅底部炎性粘连,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引起梗阻性脑积水,以致出现颅内压增高。

  4.脑寄生虫病含脑血吸虫病、脑棘球蚴(包虫)病、脑绦虫病、脑肺吸虫病等。

  (三)先天性畸形使颅腔内的容积变小多种病因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如婴幼儿先天性脑积水、颅底凹陷和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狭颅症等。

  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一)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间较重,部位多在额部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当用力、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

  (二)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轻。

  (三)视神经盘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表现为视神经盘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视神经盘水肿的早期视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无明显变化,弱视神经盘水肿长期存在,则视盘颜色苍白,视力减退,视野向心缩小,称为视神经继发性萎缩。此时如果颅内压增高得以解除,视力恢复也不理想,甚至继续恶化和失明。

  以上3者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各自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可以其中一项为症状。颅内压增高还可以引起一侧或双侧展神经麻痹和复视。

  (四)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疾病初期意识障碍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严重病例可出现昏睡、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脑疝、去脑强直。生命体征变化为血压升高、脉搏徐缓、呼吸不规则、体温升高等病危状态甚至呼吸停止,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五)脑疝颅内任何部位占位性病变发展到严重程度均可导致颅内各分腔压力不均而引起脑疝。脑疝可分为以下常见的3类:

  1.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疝)为幕上的脑组织(颞叶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故又称颞叶钩回疝。常由幕上位于一侧颞叶或大脑半球外侧面的占位性病变引起。疝入的脑组织压迫中脑和大脑脚、并牵扯动眼神经,引起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昏迷,同侧的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阳性。若脑疝继续发展,出现双眼球固定、散大、光反应消失,以及去大脑强直(间歇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头颈过伸、角弓反张、四肢挺直并内旋等),患者迅速死亡。

  2.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颅腔的压力超过脊髓内的压力时,位于枕大孔处的小脑扁桃体向下嵌入到枕骨大孔和椎管内,压迫前方的延髓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骤停。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和呕吐等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颈项强直和疼痛、强迫头位、某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骤停。意识障碍发生在呼吸骤停之后。诊断因缺乏特征性表现易于漏诊或误诊。

  3.大脑镰疝(扣带回疝)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回和邻近的额回经大脑镰下缘向对侧移位。常由于一侧幕上占位或一侧半球水肿,使脑组织向对侧移位所致。大脑镰的前2/3段容易发生此疝,以额顶叶下部的肿瘤最常见。大脑镰疝一般无意识障碍,常与小脑幕切迹疝并发,故根据临床表现较难做出诊断。CT、MRI的应用,能明确脑疝的部位,对疝内容物、中线移位和脑室受压程度、原发灶的部位、大小作出准确的判定。

  (六)其他症状和体征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小儿患者可有头颅增大、颅缝增宽或分裂、前囟饱满隆起、头颅叩诊时呈破罐声、头皮和额眶部浅静脉扩张。

  三、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全面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地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许多颅内疾病在引起颅内压升高之前已有一些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能初步做出诊断。当发现有视神经盘水肿、头痛及呕吐三主征时,则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大致可以肯定。但由于患者的自觉症状常比视神经盘水肿出现的早,应及时地作以下辅助检查,以尽早诊断和治疗。

  1.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CT是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首选辅助检查措施。它不仅能对绝大多数占位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而且还有助于定性诊断。CT具有无创伤性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2.磁共振成像(MRI)在CT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以利于确诊。MRI同样也具有无创伤性,但检查费用高昂。

  3.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疑有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疾病的病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仅使脑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图像清晰,使疾病的检出率提高。

  4.头颅X线片颅内压增高时,可见颅骨骨缝分离、指状压迹增多、鞍背骨质稀疏及蝶鞍扩大等。

  5.腰椎穿刺腰穿测压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引发脑疝,故应当慎重进行。

  6.放射性99mTc扫描 可反应脑断面的解剖结构及其细胞的功能活动状况。

  四、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一)一般处理凡有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留院观察,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趋势。有条件时可作颅内压监护,根据监护中所获得压力信息来指导治疗。频繁呕吐者应暂禁食,以防吸人性肺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予补液,补液量应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补液过多可促使颅内压增高恶化。注意补充电解质并调整酸碱平衡。用轻泻剂来疏通粪便,不能让患者用力排便,不可作高位灌肠,以免颅内压骤然增高。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作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不畅而使颅内压更加增高。给予氧气吸人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病情稳定者需尽早查明病因,以明确诊断,尽快施行去除病因的治疗。

  (二)降低颅内压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一时无法解决的病例,可选用高渗利尿剂或其他非汞利尿剂。意识清楚,颅内压增高程度较轻的病例,可先选用口服药物;有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较重的病例,则宜选用静脉或肌内注射药物。常用的可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20~40mg,每日3次;⑤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每日2~4次。常用的可供静脉注射的制剂有: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4次;②呋塞米20~40mg,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此外,激素、人血清白蛋白的应用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亦有效。

  (三)病因治疗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切除脑肿瘤,引流脑积水或脓肿,保持气道通畅并充分输氧等。颅内压增高而引起急性脑疝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四)对症治疗

  1.疼痛可予镇痛剂,但禁用吗啡制剂,以免抑制呼吸,促使患者死亡。

  2.抽搐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3.烦躁应给予镇静剂。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了让您轻松考试特意整理,请关注我们。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网络"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错过此题库今年必不过

热点图文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