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临床助理考试辅导 > 肺结核疾病治疗

肺结核疾病治疗

2013-11-05 17:15阅读: 来源:网络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肺结核疾病治疗,本文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您整理,敬请关注。

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搜集整理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化学治疗的理论基础

结核病灶中的菌群不均一,初治结核菌中大部分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但有少量天然耐药菌,耐利福平发生的概率为10-8,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为10-6,如使用单一抗结核药物,敏感菌被杀灭,耐药菌大量生长而取代成为主要菌群,会造成临床耐药病例。联合用药具有交叉杀灭细菌的作用,可有效防止耐药的产生。此外,病灶中的结核菌的代谢状态也可影响化疗的结果。现在普遍认为,结核病灶中存在4种不同状态的菌群,A群为持续生长繁殖菌,B群为间断繁殖菌,C群为酸性环境中半休眠状态菌,D群为完全休眠菌。一线抗结核药物并非对所有代谢状态的细菌有效,例如链霉素对C群菌完全无效,只有吡嗪酰胺对此菌群作用最强。B、C群结核菌可保持在体内很长时间,化疗药物应使用足够的疗程才能杀灭。因此,如果使用的化疗药物不当或者疗程不够时,B、C群结核菌往往不能被完全消灭,很容易造成复发。

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

肺结核的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其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早期:肺结核病早期,肺内病灶血液供应好,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分布,同时巨噬细胞活跃,可吞噬大量结核菌,有利于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有效地杀灭结核菌,所以应尽可能早地发现和治疗肺结核。

(二)规律:按照化疗方案,规律投药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以达到持续的杀菌作用。反之,血药浓度不稳定,在低浓度时达不到最低抑菌浓度,反而会诱导细菌的耐药性。

(三)全程: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短期内症状会显著改善,2个月左右大部分敏感菌被消灭,但部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仍然存活,只有坚持用药才能最终杀灭这部分细菌,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

(四)适量:过量使用抗结核药物,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用量不足则可诱导耐药产生,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给予适当的药物剂量。

(五)联合:联合不同机制的抗结核药物,可以利用多种药物的交叉杀菌作用,不仅能提高杀菌灭菌效果,还能防止产生耐药性。

抗结核药物

一线抗结核药物

⒈异烟肼(isoniazid INH):INH是最强的抗结核药物之一,是治疗结核病的基本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菌内触酶—过氧化酶的活化作用,抑制敏感细菌分支菌酸(mycolic acid)的合成而使细胞壁破裂。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此药能杀死细胞内外生长代谢旺盛和几乎静止的结核菌,是一个全效杀菌剂。

⒉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rifampin RFP):RFP为半合成广谱杀菌剂,与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防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与异烟肼一样,本品属于全效杀菌剂,能杀死细胞内外生长代谢旺盛和几乎静止的结核菌。

⒊链霉素(streptomycin SM):SM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抗菌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结核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SM主要通过干扰氨酰基-tRNA和核蛋白体30S亚单位结合,抑制70S复合物形成,从而抑制肽链的延长,影响合成蛋白质,最终导致细菌死亡。但本品只能杀灭细胞外的结核菌,在pH中性时起作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及透入细胞内,属于半效杀菌剂。

⒋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本品为烟酰胺的衍生物,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取决于药物浓度和细菌敏感度。本品仅在pH偏酸时(pH≤5.6)有抗菌活性,为半效杀菌剂。

⒌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本品为合成抑菌抗结核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为抑制RNA合成。有研究认为可以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渗入菌体内干扰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本品只对生长繁殖期的结核菌有效。

⒍氨硫脲(结核胺, thiosemicarbazone,TB1);本品为抑菌剂,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TB1易于铜生成一种络合物,使结核菌缺少铜离子,也可能有碍核酸的合成,并使菌体形态发生变化,如失去正常大小、颗粒样变性、产生线状或球菌状变形、抗酸染色反应减失等。。

二线抗结核药物

⒈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PAS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本品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同类物,通过对叶酸合成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而抑制结核菌的生长繁殖。

⒉丙硫异烟胺(prothionamidam, 1321th ,PTH):本品为异烟酸的衍生物,化学结构类似于氨硫脲(TB1),弱杀菌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对肽类合成具抑制作用。本品对结核菌的作用取决于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低浓度时仅具抑菌作用,高浓度具杀菌作用。

⒊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AMK,AK):属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在试管中对结核菌是一种高效杀菌药。AMK的作用机制是与30S亚单位核糖体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对耐SM的菌株仍然有效。

⒋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PM):CPM是从卷曲链霉菌属中获得的一种杀菌剂,为多肽复合物,是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对耐SM、卡那霉素(KM)或AMK的细菌仍然有效。作用机制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相同。

⒌利福喷汀(环戊哌利福霉素,rifapentine, DL473, RPE, RPT):利福类药物,作用机制与RFP相同。试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在小鼠体内的抗结核作用也优于RFP,消除半衰期时间亦较RFP延长4~5倍。所以,RPE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

⒍利福布汀(rifabutin,RFB,RBU):利福类药物,作用机制与RFP相同,是由S类利福霉素衍生而来的半合成的抗生素。耐RFP的结核菌可能同时耐RBU,但有研究结果表明,耐RFP结核菌对本品仍有31%的敏感度。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优点是易经胃肠道吸收,消除半衰期较长,组织穿透性好,分布容积大,不良反应相对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这类化合物通过抑制结核菌旋转酶而使其DNA复制受阻,导致DNA降解及细菌死亡。目前国内较常用于肺结核治疗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氧氟沙星(ofloxacin, OFLX)、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加替沙星 (gatifloxacin, GAFX)和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MXFX)等,效果上以MXFX和GAFX最佳,然后依次为LVFX和OFLX。此外,还有抗结核疗效与OFLX相似的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MIC约0.5~2μg/ml)和疗效可与MXFX和GAFX相媲美的司氟沙星 (sparfloxacin, SPFX)。但CPFX胃肠吸收差,生物利用度只有50%~70%,体内抗结核活性弱于OFLX,且有研究证明,该药在试管内和RFP有拮抗作用,与茶碱类药物同时使用时,易使后者在体内蓄积;光敏反应则限制了SPFX的应用。如此种种,使得CPFX和SPFX在抗结核治疗的使用中并不广泛。

国外发达国家已将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于各种类型的肺结核,根据我国的实际,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耐药肺结核,尤其是耐多药肺结核(MDR-PTB);②肺结核病人因种种原因不能耐受传统抗结核药物者。考虑到氟喹诺酮类药物间的交叉耐药性,只要条件许可,氟喹诺酮类药物可用至最高级,以求达到最佳的抗结核效果,对于MDR-PTB尤应如此。

复合制剂

复合制剂有杀菌剂与抑菌剂、杀菌剂与增效剂以及物理组合和化学组合等多种形式,一般是两药复合,也有三药复合的情况。物理组合的复合制剂的药效仅仅是单药累加效应,目的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化学组合的复合制剂不仅可提高依从性,也能起到增进药物疗效的作用。

⒈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 Dose Combination,FDC)

属于物理组合的复合制剂,是根据化疗方案的要求将几种不同的抗结核药物按一定剂量配方制成复合的抗结核药片或胶囊,有利于病人的治疗管理、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防止单一药物治疗结核病的现象发生。常用的有FRP、INH、PZA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和RFP、INH固定剂量复合制剂。

⒉杀菌剂+增效剂的复合制剂

例如利用脂质体或单克隆抗体作载体,使药物选择作用于靶位,增加药物在病变局部或细胞内的浓度,以增进疗效。文献早已报道了脂质体包埋的INH和RFP对鼠实验结核病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人以携有吞噬刺激素(Tuftsin)的RFP脂质体治疗实验鼠结核病,使小鼠肺脏活菌数下降的效果明显强于游离RFP。

⒊化学组合形式的复合制剂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Pasiniazide, Pa)是这类药物的成功品种,其化学名为4-吡啶甲酰肼-4-氨基水杨酸盐,是INH与PAS的化学分子结合形式。疗效不仅高于单剂INH,亦明显高于以物理方式混合的INH加PAS。对耐INH或PAS的菌株仍然有效。Pa口服后崩解快速而完全,最终以分子化合物的形式被肠绒毛吸收,肺内外分布较好,能够很轻易地到达骨骼、淋巴和脑脊液等部位。而且毒性低、耐受性良好、耐药发生率低。由于其小剂量片剂、服用方便和较低的不良反应,更适合在儿童肺结核患者中应用。

用药方法

(一)顿服法:抗结核药物的服用方法原本和大多数药物一样,也是每日多次服药,当时的理论依据是:抗结核药物对结核菌的作用与药物在血液中的持续血浓度有关。后经研究认为,抗结核药物的杀菌作用不在于经常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而在于短时间较高的血药峰浓度。抗结核药物服用1~2小时,血液内药物浓度达高峰,若欲提高血中的高峰浓度,需增加药物的一次服用剂量。血中药物峰浓度越高,接触结核菌的时间越长,杀菌或抑菌效果越好。印度马德拉斯化疗研究中心曾就此进行过对比研究,发现异烟肼每日分次服用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如每日剂量一次顿服,前者初治排菌病人治疗一年的痰菌阴转率只有58%,后者却高达73%。每日药物一次顿服的优点不仅在于疗效得到提高,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未因此增加。但并非所有抗结核药物都可以采用顿服法,如二线抗结核药物中的PTH仍只能每日分次服用。

(二)两阶段用药法:两阶段用药法是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中发现的事实而提出的,是一种将化疗全程分为强化和巩固两个治疗阶段的用药方法,又称之为二步治疗。两阶段用药法的理论基础是在强化期抓住结核菌大量繁殖、药物最能发挥杀菌效能的有利时机,采取强有力的化疗方案,尽快地杀死繁殖期菌群,使菌量急剧减少,可防止或减少继发性耐药菌的产生,还有可能杀灭可能存在的原发耐药菌及自然突变耐药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始治疗时杀菌效果愈大,以后产生顽固菌的机会愈小,复发率愈低。而巩固期则主要针对病状内仍残留的少数代谢低下或半静止状态的结核菌,这部分细菌相对比较顽固,因此该期的化疗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强化期。与过去的用药方法相比,两阶段用药法的疗效更高、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少,费用上更加节省。

(三)间歇疗法:结核病间歇疗法的产生归结于科学家对结核菌“延缓生长期”的发现,即使用抗结核药物后,一部分结核菌被杀死,另一部分则受到抑制而进入延缓生长期。结果是后一部分结核菌的繁殖减慢或完全终止,并对药物不敏感,即便是每日给药也不见疗效增加,但渡过此期后结核菌又开始生长繁殖,并恢复对药物的敏感性。此后再次给药又可致一部分结核菌进入延缓生长期,如此周而复始,残存的结核菌可在免疫功能的协调作用下全部被消灭。每种药物对结核菌能否产生延缓生长期,决定了该药物是不是适用于间歇使用。研究结果表明,除TB1外的其它抗结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延缓生长期(2~10天),其中以SM和RFP最好。TB1对结核菌无延缓生长期,故不能将其用于间歇疗法。由于药物的种类、浓度和接触时间不同,其延缓生长期的作用亦有所区别。药物浓度越高,细菌产生延缓生长期所需的药物接触时间也就越短。因此,间歇用药时宜适当提高药物的浓度,但以不产生毒副反应为度。由于快速乙酰化的影响,每周一次用药的疗效低,至少是每周用药二次或者是三次。大剂量RFP间歇治疗可以产生免疫反应,应予以注意。

(四)序贯疗法:实施该疗法的前提是需要与口服药物相匹配的注射用制剂,多用于重症肺结核、复治或MDR-PTB患者化疗的强化期。例如强化期内采用RFP和INH静脉点滴冲击治疗,以后改为口服用药维持。除RFP和INH外,现有用于抗结核治疗的这类相关制剂主要还有氟喹诺酮类药物、PAS+INH与对Pa、ATM与CTM或RTM、AU的静脉用制剂及其口服制剂。本法的目的在于通过静脉用药获得最高血药峰浓度,后续又有同药口服制剂的连贯应用,以求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

其它治疗方法

如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和中医中药等,但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于严重的耐药性肺结核,宜强调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肺结核疾病治疗,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了让您轻松考试特意整理,请关注我们。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网络"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错过此题库今年必不过

热点图文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