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医培训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医考试 > 临床助理考试辅导 >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临床助理医师考试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临床助理医师考试

2013-11-05 17:14阅读: 来源:网络责任编辑:爱医培训
[导读]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本文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您整理,敬请关注。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细菌的变异现象主要有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异、菌落形态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生化反应及抗原性变异等。细菌变异的机制是细菌基因,包括染色体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如质粒、噬菌体及转位因子等,发生突变、转移或重组。突变是细菌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的改变,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突变是随机的,可以自然发生,其突变率为10-9~10-6,当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可使突变率升高。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包括转化、结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及原生质体融合等。

一、转化、结合、转导及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1.转化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例如活的无毒力的肺炎链球菌可摄取死的有毒力的肺炎链球菌DNA片段,从而转化为活的有毒株。

2.结合结合是指细菌通过结合性质粒介导和性菌毛的中空管状结构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如F质粒、R质粒或染色体DNA片段)从供体菌转入受体菌。

3.转导转导指由噬菌体介导,从供体菌向同种的受体菌转移遗传物质(DNA片段),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转导分为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前者由毒性及温和噬菌体介导,后者仅由温和噬菌体介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指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称为溶原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溶原菌的染色体整合,导致溶原菌的基因型改变及获得新的遗传特征。经过溶原性转换,如白喉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等,可分别变为产生白喉毒素、α毒素和肉毒毒素的产毒株。

二、耐药质粒(R质粒)的组成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

1.耐药质粒(R质粒)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R质粒转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体内,一种细菌可带有多种质粒,而一种耐药质粒(R质粒)又可携带多种耐药性基因群,并可通过结合、转化、转导、转位易位及整合等多种的基因转移或重组形式,在细菌之间传播并可导致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2.耐药质粒(R质粒)的组成分类及组成根据R质粒有无自行转移的能力,可将R质粒分为结合性与非结合性耐药质粒。

(1)结合性耐药质粒:由耐药性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r决定因子)两部分组成。①RTF的实质上是F因子,可编码性菌毛,并通过结合方式转移耐药基因;②r决定因子,可表达耐药基因。

(2)非结合性耐药质粒:其分子量较小,必须借助于转化、转导等基因转移方式,才能将耐药基因转入受体菌。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了让您轻松考试特意整理,请关注我们。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网络"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错过此题库今年必不过

热点图文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