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上消化道疾病
(1)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
(2)食管、空肠疾病
2.各种原因而致的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3.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破溃、胰腺癌等。
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2)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
(3)应激性溃疡
(4)其他: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等。
以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肝硬化所致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最常见 。
【临床表现】
颜色:排出的粪便漆黑发亮,称柏油样粪便 。
突然大量出血,引起肠蠕动加快,亦可排出暗红色液状便或新鲜血便。
失血和休克: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可导致失血和休克。
1.呕血与黑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特征性表现。
呕血:
(1)出血量大,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2)出血量不大,血液受胃酸作用而形成正铁血红素,则呈褐色或咖啡色 。
黑便:
(1)原因:血红蛋白的铁质经肠道内硫化物的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 。
(2)颜色:排出的粪便 漆黑发亮,称柏油样粪便 。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大量出血,循环血容量可迅速减少,致使周围循环衰竭,心排出量降低,可出现一
系列表现,应警惕并发急性肾衰竭。
3.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常增高,称其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原因: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大量血液进入肠道,血液中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引起。
4.发热: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 ,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5.血象变化
1)一般出血3~4小时后可有贫血
2)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可增高,随着出血停止,网织红细胞逐渐降至正常。
3)白细胞计数也可暂时增高,血止后2~3天即恢复正常。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肝功能、肾功能、血尿素氮、大便潜血试验等,对诊断疾病会有一定帮助。
2.内镜检查:首选检查措施。一般在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不但可以明确病因,还可作紧急止血治疗。
3.X线钡餐造影检查:用于有胃镜检查禁忌证或不愿进行胃镜检查 。
4.选择性动脉造影:用于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或不适宜作内镜检查。
5.吞线试验:用不能耐受X线、内镜、动脉造影检查者。
【治疗原则】
1.一般抢救措施: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误吸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出血期间应禁食。
2.积极补充血容量
(1)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时:首要的治疗措施是立即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立即配血。
(2)迅速补充血容量: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林格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必要时及早输入全血,以恢复有效血容量。
(3)肝硬化病人:需 输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多易诱发肝性脑病。
(4)输液速度:既要及时补充有效血容量,又要注意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必要时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量。
3.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
①胃、十二指肠出血:去甲肾上腺素胃内灌注
②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
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
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孕妇 。
③急性胃黏膜损害及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
④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较好,可减少内脏血流量30%~40%,临床上多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