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环境:室温18—20度左右,湿度为55%~60%为宜。
(2)个人卫生
(3)生命体征:产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的变化。若产妇脉率增快明显,应注意血压、子宫收缩、**出血量、会阴或腹部伤口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及其他变化。体温≥38。C应及时通知医生。一般产后应每日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2次。
(4)休息与活动:产后12小时内以卧床休息为主。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强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收缩、恶露排出、会阴伤口愈合,促进大小便排泄通畅,并可预防盆腔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周后可从事少量家务活动,避免蹲或站立太久,提重物和重体力劳动等,以免导致子宫脱垂。
(5)营养:产妇即可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以后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普食。产后的饮食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少量多餐,汤汁类可促进乳汁分泌。乳母应限制辛辣、**食品及酒类。乳母不可随意用药,需经医生准许方可使用。
2.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
(1)子宫收缩:产后2小时内,易发生产后出血。应严密观察宫缩及恶露情况,每30分钟检查1次,共4次。如宫底上升,宫体变软,可能有宫腔积血,应**子宫以**子宫收缩,排除血块,预防产后出血。每日应在同一时间测量宫底高度,检查前先排空膀胱,观察子宫复旧情况。
(2)恶露:恶露的评估应包括恶露量、颜色和气味的变化。
**有组织物掉出时,应保留送病理检查。疑有感染时,应查血象,做**拭子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同时应注意体温和脉搏的变化。
(3)会阴护理:
每日用o.2%苯扎溴铵冲洗外阴两次,平时应保持会**清洁干燥。
每次冲洗外阴时要观察恶露量、性质及气味。冲洗外阴时,应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水肿严重者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可退肿消炎,促进伤口愈合。伤口疼痛时可适当服止痛剂,若疼痛剧烈或有**坠胀感,应通知医生检查,以便发现外阴及**壁深部血肿并及时处理。如有侧切伤口,产妇应采取健侧卧位。一般于产后3—5天拆线,拆线前应排大便一次,拆线后一周内避免下蹲,以防伤口裂开。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伤口局部有硬结或分泌物时,于分娩后7—10天可温水坐浴,但恶露量多且颜色鲜红者应禁止坐浴。
3. 尿潴留和便秘的处理
因充盈的膀胱可影响子宫收缩,故产后4~6小时应排尿。如产后6—8小时产妇仍不能自行排尿,宫底上升达脐以上,或在子宫底下方触及一囊性肿块,表明有尿潴留,应积极处理。如协助产妇坐起或下床小便、用温开水冲洗外阴或听流水声音诱导排尿反射,也可**膀胱或**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位,无效时,应导尿并留置导尿管,开放引流24—48小时。产后产妇多饮水,多食蔬菜类及水果,尽早下床运动,以防便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