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有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血管病性疾病,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原因不是很清除,估计与环境污染可能有关。典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容易,但是不典型的病例很多,如果耽误治疗,引起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影响病人的生命。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菌为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结脑为全身性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由于小儿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差,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入侵的结核菌易经血行播散,由肺或骨结核等播散而来。
结核菌使软脑膜呈弥漫性特异性改变:多发结核结节;大量炎性渗出物,尤以颅底部最为明显;脑血管亦呈炎性改变,严重者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出现瘫痪。
二、临床表现
多缓慢起病,婴儿可以骤起高热、惊厥发病,典型临床表现分3期:
1.早期(前驱期)
约1—2周。主要症状为性情改变、精神呆滞、喜哭、易怒、睡眠不安、双目凝视等,同时有低热、呕吐、便秘,年长儿可诉头痛,婴儿则表现为嗜睡或发育迟滞等。
2.中期(脑膜**征期)
约1~2周,因颅内高压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惊厥,体温进一步增高。脑膜**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是结脑最主要和常见的体征。幼婴儿则以前囟饱满为主。此期还可出现脑神经障碍,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
3.晚期(昏迷期)
约1—3周,上述症状逐渐加重,由意识朦胧、半昏迷进入完全昏迷。频繁惊厥甚至可呈强直状态。患儿极度消瘦,明显出现水、盐代谢紊乱。最终死于因脑疝而导致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