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
(一)病因
1.长期摄入不足
2.消化吸收障碍
3.需要量增多
4.消耗量过大
(二)发病机制
1.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
2.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
3.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血清蛋白下降、低蛋白水肿;
4.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三)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久之体重减轻,身长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2.皮下脂肪消耗,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3.皮肤干燥、苍白、松弛。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4.生命体征,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5.精神改变,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6.血清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7.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8.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还可出现皮肤黏膜的出血点、齿龈浮肿、鼻出血及上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根据各种症状的程度,将营养不良分为三度。
I度与Ⅱ度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消瘦及体重减轻,Ⅲ度营养不良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紊乱。
I 度 (轻 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5%~25% ,腹部皮下脂肪 0.8~0.4cm。3~7岁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15%~30%,7~14岁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20%~30%,皮肤苍白、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松弛,精神无明显萎靡。
Ⅱ度(中 度)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25%~40%,腹部皮下脂肪0.4cm以下。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40%以上,皮肤明显苍白,皮下脂肪明显减少或消失,皮肤弹性很差,肌肉严重松弛,并有明显精神萎靡、呆滞或烦躁不安。
Ⅲ度(重 度)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40%,腹部皮下脂肪消失。 蛋白质严重缺乏者,临床主要特点为水肿,大多自下肢开始,呈凹陷性,渐及外**、腹壁、上肢及面部,严重者全身水肿,出现胸腔、腹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