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的功能与调节
1.卵巢的功能生卵+内分泌。
(1)卵巢的生卵功能和卵巢周期 青春期后,卵巢在腺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用下,生卵功能出现月周期性变化:卵泡期一排卵期一黄体期。
记忆:最难记的就是对子宫影响。孕激素可记忆为"就是怀孕的激素",因此,对子宫的影响:①、②、③分 别记忆为"铺床"、"着床"、"安睡".
A.促进肾脏对水和钠的重吸收
B.促进肾脏对钾的排泄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例7】1998N0121C雌激素
【例8】1998N0122C孕激素
【例9】2005N022A下列有关孕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
B.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
C.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D.促使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E.促进子宫收缩
2.卵巢功能的调节
卵巢的周期性活动受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而卵巢分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又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同时对下丘脑一腺垂体进行反馈调节。
(1)子宫周期
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月经期3-5天,第6-14天为增生期,第l4天为排卵期,第15~28天为分泌期。前两期对应于卵巢的卵泡期,分泌期对应于黄体期。
(2)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在一个月经周期中,血液中的GnRH、FSH、LH及卵巢激素的水平均发生周期性变化。
卵泡期是指月经开始至排卵的阶段,约l4天。卵泡期开始,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很低,对FSH和LH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较弱,FSH和LH浓度逐渐升高。在FSH和LH的作用下,排卵前l周左右,卵泡合成的雌激素明显增加,使血中FSH下降(对垂体的负反馈作用),LH仍缓慢升高。雌激素由于局部正反馈作用,其浓度仍不断升高,在排卵前l天达第1次高峰。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使GnRH分泌增加, GnRH刺激腺垂体分泌释放LH,形成血中LH高峰。
排卵期LH峰是引起排卵的关键因素。在LH峰出现之前,卵母细胞已基本发育成熟,但由于卵母细胞周围的颗粒细胞分泌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OMI),使卵母细胞的成熟分裂停止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当 LH峰出现时,高浓度LH消除了OMl的抑制作用,促使卵母细胞分裂成熟、排卵。
黄体期是指排卵开始至下次月经出现的阶段,约l4天。排卵后,颗粒细胞黄体化,并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导致排卵后雌激素第2次高峰。反馈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血中GnRH、FSH、LH浓度相应下降。此时,子宫内膜由于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刺激,其内膜细胞增大,糖原含量增加,处于分泌期,为接受受精卵和妊娠做准备。
若不受孕则黄体退化(月经黄体的寿命为l4天),使孕激素和雌激素浓度下降,引起子宫内膜血管痉挛收缩、内膜脱落,流血形成月经。若怀孕,则胎盘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月经黄体变成妊娠黄体,继续维持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功能。
(3)解题时的注意事项各激素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请对照6版生理学P387插图,仔细理解和掌握。
①大致过程
FSH、LH浓度逐渐升高一雌激素分泌增加(排卵前1天达第1次高峰)一LH高峰一排卵。
LH升高,作用于黄体细胞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一导致排卵后雌激素第2次高峰一促进黄体分泌孕激素一排卵后5~10天出现孕激素高峰一黄体退化,雌激素、孕激素降低。
可以看出,是LH高峰导致了排卵,可见LH峰是控制排卵的关键性因素。
②排卵主要与黄体生成素(LH)有关
引起排卵的关键激素为LH;导致雌激素出现第二次高峰的直接原因为LH.
③产生2个高峰的激素为雌激素
第1个峰为FSH、LH升高所致;第2个峰为LH峰引起;LH峰为雌激素的第1峰诱发。
④正常排卵后的黄体分泌雌激素、孕酮;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⑤下丘脑一腺垂体对卵巢活动的调节参阅P388图12-6.
注意:①不要"顾名思义",想当然的认为排卵是由卵泡刺激素或称促卵泡激素(FsH)引起。
②黄体生成素(LH)是腺垂体分泌,并非由黄体生成;维持黄体功能的并不是黄体生成素,而是hCG
【例l0】2003N010A正常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出现第二次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B.孕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C.催乳素的作用
D.黄体生成素的作用
E.促卵泡激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