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之间的关系
原来,由“生命的原物质”产生的能量就是“气”。在中医学上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被视为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运转、体内物质运输、传递和排泄的基本推动能源。俗话讲的“断气”表明一个机体的死亡,没了气就没了命,这个气你说要不要紧呢~还譬如,关于气,我们生活里的常语就更多了,“受气”“生气”“没力气”“中气不足”当然还有“气质”拉,可见它的作用非比寻常,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
1、推动生长发育。
2、推动机体的新陈代谢。
3、推动脏腑运动。
4、推动物质运输。
气属阳,有温煦功能;血属阴,有滋养作用。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被简要地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气能生血:是指在血的生成过程中,气化作用非常重要。营气和津液都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为营气和津液;再从营气和津液转化为血液,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生血功能亦强;气虚,化生血的功能也弱,还可导致血虚。临床治疗血虚证时,常配合补气的药物,就是这个道理。
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主要依靠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疏泄调达。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在病理上,气虚或气滞,可导致血瘀,称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如气机逆乱,血亦随气的升降出入的逆乱而异常,血随气升,可见面红、目赤、头痛、甚则出血;血随气陷,则脘腹坠胀、或下血崩漏等。
3.气能摄血:血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依靠气对血的固摄作用。如果气不摄血,则可引起各种出血病症。临床治疗时,常用补气摄血的方法,引血归经,达到止血的目的。
4.血为气母:包括血能行气和血能载气。
血能生气: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
血能载气:血为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靠血运载达到全身;二是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而存在于体内。若血虚,或大出血时,气失依附,则浮散无根而发生气脱。故治疗大出血时,要用益气固脱之法,道理就在于此。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大网校http://www.wangxiao.cn]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地址:http://www.wangxiao.cn/zyzys/fudao/019742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