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结合为治疗本病之大法。
崩漏的治疗应首先选用止血之法,避免因失血而致的晕厥、虚脱。谈之易,治之难。如何对证处理?临证之初,多用十灰散及纯止血固涩之品,有效无效参半,多不效验。后经多年临证体会到:“求因辨证止血”,是最佳方案,虚证补止、实证泻止、热证清止……急则治标,应内含治本之意。血止以后,详审细辨,据病因、体质、时间、年龄、症状……谨守病机,求本清源,治其根。
2 依据病情探求寒、热、虚、实。
2.1 血热型:崩漏以“发病急、质稠、血味臭,脉细数有力(与虚弱脉相对而言,非强而有力)”为特点,其他脉症舌质只能作为参考。用犀角地黄汤加三七或白头翁汤加三七、桑叶、炒地榆治疗,血止则停药,因此类药性寒凉多伤阳,给止血后治本带来麻烦。
2.2 气虚型:以“血味腥,脉细数无力”为特点,用固本止崩汤加减,重用党参30~100g,加三七、仙鹤草,若有肢冷属阳虚加故纸、炒杜仲,血止后用人参养荣汤加减调理。
2.3 瘀血型:以“腹痛,有血块,或少量出血久而不止,脉弱”为特点(涩脉不多见)。用自拟“坤丹汤”(丹参30g,红花12g,当归10g,枳壳15g,白术15g,香附15g,坤草30g,三七3g)用之多效。若有热象加炒槐花10g或大黄10g.
2.4 虚中挟实证:以“小腹隐痛,按之痛甚,出血淋漓不断、全身虚象”为特点。用朱氏将军斩关汤(大黄炭6g,巴戟天、茯神、蒲黄炒阿胶、当归、生地、熟地、炒谷芽各10g,黄芪、白术各9g,仙鹤草15g,三七3g,红花9g,红茶汁为引),屡用有效。
2.5 各型崩漏血止后均须治本调理,自拟补肾汤:菟丝子20g,川断10g,熟地20g,山萸肉20g,旱莲草15g,女贞子30g,山药20g;或用人参养荣汤逍遥散等方调治。
3 注意调护
崩漏患者应注意休息,出血量多者取头低足高位;出血量大,出现休克时应采取急救措施;应安慰病人,消除恐惧心理,加强营养,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应注意节制性生活,有许多患者因性生活不节,使病情加重或复发。
4 病例
李某,女,32岁,农民。生育1孩,人流2次,月经1996.7.4,于1996-07-23初诊,主诉:5d前无明显诱因月经淋漓不断并逐渐加重,质稠、味臭。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给予乙酚及安宫黄体酮治疗(用量不详),治疗1d好转,今晚突然月经增多,无血块,质稠,味臭,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表面有血迹,小腹部无压痛。体温、血常规正常。妇科B超示:子宫增大。西医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血热型)。治用清热凉血之法,方用“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60g,秦皮10g,黄连10g,黄柏10g,三七粉3g,炒地榆10g.水煎服,1剂/d连用5剂。1996-08-01二诊,月经停止,仍无力、舌淡、脉细数。用补肾汤:菟丝子20g,川断10g,熟地20g,山萸肉20g,旱莲草20g,女贞子30g,山药20g,桑叶30g.3剂,善其后。嘱:禁食辛辣食物,宜清淡,节房事。1997-01信访,至今未发。
5 体会
各型崩漏,应不拘泥于古典名家之言,不人云亦云。如:大量出血,甚至出现休克状态者,是否可见面红、舌红、脉有力者之征呢?治病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以理推症脉,纸上谈兵。故“以古为师,以古为友,以古为徒”应为我们临床学习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