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带蒂皮瓣断蒂需在皮瓣成活,一般3周皮瓣与受区建立可靠血供联系,方可断蒂。断蒂前可用引流胶片扎紧皮瓣近腹壁端,5分钟内观察有无缺血,如无缺血、皮瓣颜色红润,则延长时间至15分钟。如指腹变紫则立即松开引流胶片,待皮瓣红润后再结扎。如15分钟后皮瓣血运好,则改为30分钟、60分钟,每天夹2~3次,2~3天后可断蒂。本组患者,我们采用此种方法,皮瓣血运良好,均成功断蒂。
患者腹部带蒂皮瓣术后需卧床1周,术后为防止皮瓣水肿或皮瓣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卧位时可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患侧卧位。术后予患肢软枕垫高,肢体抬高于心脏水平10~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肿胀,无明显水肿发生。
患者腹部带蒂皮瓣术后,皮温相对较低,须安置在室温22~25℃、湿度60%~70%,安静、舒适、清洁的病房。特别是寒冷的冬天,应安置病人在空调房内,遵医嘱予60W的烤灯持续保暖,烤灯距患肢皮瓣距离为30~40厘米,烤灯应用赶紧中单覆盖,中单每日更换,随脏随换,护士须常巡视病房,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本组患者未出现皮肤烫伤现象,保证烤灯有效。
腹部带蒂皮瓣的供区、受区部位需制动,术后医生予胶布粘贴固定,限制肢体活动,敷料包裹压力适中,减少皮瓣张力。胶布固定一般需要3周,部分患者皮肤易过敏,出现水泡、红疹,护士须经常检查患者胶布粘贴处的皮肤,进行床头交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为减少过敏现象,可每天用灭菌用水或75%的乙醇檫拭胶布周围的皮肤。此外,为防止局部皮肤,特别是腋窝、肘部出汗多的部位潮湿、糜烂,责任护士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敷料、衣被随脏随换。如皮肤出现水泡、红疹,则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或相应处理。患者出现胶布过敏,出现数个水泡,护士用注射器在无菌状态下抽吸,并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及水泡周围皮肤完整,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