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采集
(1)现病史
1)腹部肿块发现的时间和增长速度:一般发现时间短,肿块增长快,多为恶性肿瘤,反之为良性肿块,如果肿块突然出现,大小变化不大,多为梗阻性或炎症。
2)腹痛状况:持续性痛提示炎症,阵发性痛提示梗阻,持续性伴随阵发性绞痛多为绞窄病变,隐痛、钝痛可能为肿瘤早期、结核或免疫性疾病。注意有无放射性痛,胆囊病变引起右肩不适,胰腺病变反射左肩痛和背痛,晚期胃癌放射腰背痛。
3)消化道症状:主要询问大便习惯是否改变、有无黑便或粘液血性粪便,从而判断肠道肿瘤,其次注意有无肠梗阻的表现,另外询问饮食状况、有无腹胀、消化不良,有助于判断肿块的部位。
4)黄疸: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否进行性加重,同时注意黄疸是否伴有消化不良和疼痛,这样对判断肿块发生在胆囊、在胰腺还是在肝脏有帮助。例如伴腹痛多为胆系结石,进行性无痛性加重可能为胰头占位病变。
5)排尿和尿性状的改变:帮助判断肿块是否在肾、肾上腺和膀胱。
6)是否发热,体温变化:肿瘤性、梗阻性早期无发热,发热提示已处晚期。低热可提示结核病,早期热多见于炎症肿块。
7)最近全身症状况:帮助判断腹部肿块处在肿瘤、炎症和梗阻早、中、晚期的哪一期,判断肿块肿瘤、梗阻对全身病理改变的影响程度,这对于治疗方案的设计有重要作用,应包括食欲、睡眠、精神、体重、体力、心理状况。
8)诊疗经过问题:包括曾经在哪家医院就诊过、检查过的项目和结果,诊断及处理结果。
(2)既往史及其他病史
1)有肝炎、胆囊炎、胰腺炎对判断肝、胆、胰肿块的性质提供重要参考。
2)个人史:注意饮食习惯和食谱,长期吃烧烤、发霉的食品及低纤维食品,易患消化道肿瘤,形成肿块,例如公认的结肠癌发病率高,与吃低纤维食品有关,长期饮酒易发肝、胰病变。
3)长期睡眠差,疲劳,忧郁,紧张,易激动,易发生肿瘤性肿块。
4)家族史:近亲有癌肿病史,应引起注意。
2.体格检查
(1)腹部触诊是重点,让患者平卧,平静、均匀呼吸,双下肢屈曲,使腹壁尽可能放松,医生双手应温暖,先查非肿块部位最后查肿块所在部位,先由轻、浅而 后重、深触诊,注意肿块大小、质地、表面状况、活动度、有无压痛。可按前面介绍不同体位判断肿块的位置。触诊虽然重要,在临床应在望、听诊之后进行。
(2)腹部望诊、听诊、叩诊:可帮助判断有无梗阻、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若见逆蠕动胃型可诊断出幽门梗阻,肠型和肠鸣音亢进可判断肠梗阻,叩诊明确有无移动性浊音从而诊断有无腹水,对肿瘤分期有重要意义。
(3)全身检查:注意睑膜,皮肤有无苍白和黄疸,对判断肿瘤分期、治疗方案设计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特别注意左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有则提示肿瘤肿块已广泛转移,注意肝、脾大小,可帮助分期。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提示静脉回流障碍和营养不良。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三大常规:血常规中注意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对炎症判断帮助大,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对贫血营养状况判断有帮助,粪便隐血实验有助于肠道肿瘤肿块判断,尿液成分有助于肾脏疾病诊断。
2)血沉:帮助判断肿瘤、结核性肿块。
3)血生化:对腹部肿块引起的全身病理改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4)凝血机制:对发生的全身状况和对策有指导意义。
5)肝功能、肾功能:GPT、GTT、r—GT、AKP、白球蛋白比值,C02一P对诊断治疗有帮助。
6)肿瘤标记物测定:
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CEA用于结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CAl9—9用于胰腺癌的诊断
hCG用于子宫绒毛膜癌
CAl25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判断
(2)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首选的方法,方便、简单、经济、可重复性强。
2)腹部CT:对胰腺占位诊断意义大,特别对手术方案设计帮助大。
3)胃镜、结肠镜:是常用方法;对胃肠道占位肿块的定位、范围和性质的确定是重要方法。
4)腹部X光:对肠梗阻和胃肠穿孔诊断属首选方法。
5)钡餐X光检查:按其适应症和禁忌证选择。
6)腹部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对某些肿块的判断,特别是伴有出血的诊治帮助较大。
课程名称 | 课程特点 | 查看详情 |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过关班 | 顾艳南领衔名师专家团队+配套图书讲义资料+完美课件24小时无限次查漏补缺=顺利通关! | 点击查看详情 |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特色班 | 基础学习班+冲刺精讲班+实战模考班+应试技巧班 | 点击查看详情 |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班次 | 讲授考前复习策略、心理调节、答题时间安排、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帮助学员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应试能力、提高考试成绩 | 点击查看详情 |
快速咨询热线: 400-626-9910转2 (免长途) 免费客服 QQ : 1872505531
网站短信平台:1581166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