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增殖过程:
病毒缺少增殖所需要的**酶系统、能量和核苷酸原材料,故而只能在对其有感受性的活细胞内进行**增殖。病毒**的方式是以病毒基因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子代基因。这种以病毒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的方式称为自我**。
从病毒吸附并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转录、翻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质,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周期。人和动物病毒的**周期主要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病毒体等四个步骤。
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
1.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的温度,特别是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温度(-196℃)下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大多数病毒于50℃~60℃30分钟即被灭活。热对病毒的灭活作用,主要是使病毒衣壳蛋白和包膜病毒的糖蛋白刺突发生变性,因而阻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热也能破坏病毒**所需的酶类,使病毒不能脱壳。
2.pH值
大多数病毒在pH6~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而在pH5.0以下或pH9.0以上迅速灭活,但不同病毒对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的不同。
3.射线
γ射线和X射线以及紫外线都能使病毒灭活。有些病毒经紫外线灭活后,若再用可见光照射,因激活酶的活性,可使灭活的病毒复活,故不宜用紫外线来制备病毒灭活疫苗。
(二)化学因素
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一般较细菌强,可能是病毒缺乏酶的缘故。
1.脂溶剂
包膜病毒的包膜含脂质成分,易被**、***、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所溶解。因此,包膜病毒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即被胆汁破坏。**在脂溶剂中对病毒包膜具有最大的破坏作用,所以**灭活试验可鉴别有包膜和无包膜病毒。
2.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
病毒对这些化学物质都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