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细菌性痢疾(菌痢)
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经污染的食物、水、手等感染。菌痢是我国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为本病病原体。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目前本菌分为4群和47个血清型,即
A群痢疾志贺菌
B群福氏志贺菌
C群鲍氏志贺菌
D群宋内志贺菌。
各种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亦可经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2日(数小时至7日)。
(一)急性普通型菌痢
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至20次以上,量少,开始为稀便,迅速变为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早期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可病程迁延转为慢性。
若想获得整套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资料,请点击进入:2013年执业医师冲刺重点复习-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菌痢)
若想参与讨论,请加入QQ群 :1185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