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逸搏与房性期前收缩二者都是房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相似,难以鉴别,是医学考试常见的失分点,二者的鉴别基于两点,一是产生原因,二是心电图表现。
首先从原因来讲:
房性逸搏,当窦性冲动传导受到抑制,房性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高于窦性起搏点或窦性冲动未能传出,则房性起搏点便可控制心房,产生房性逸搏。当窦房结受抑制的因素消失,则又可出现窦性心律,房性逸搏消失。所以房性逸搏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逸搏即构成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期前收缩,即房性过早搏动,又称房性早搏、房早。它是起源于心房异位提前的心脏搏动,非常普遍。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很高,仅次于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任何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以及异常的神经体液状态。此外,心脏正常的健康人也较多见房性期前收缩,其常无明确诱因,可短时或长时间出现。
其次从心电图表现来看:
典型房性逸搏的心电图特点:①在一个长间歇后延缓出现1个或2个房性逸搏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②P′-R间期大于0.12s,或略短于窦性P-R间期。③QRS-T波群与窦性心搏相同。
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如发生在舒张早期,适逢房室结尚未脱离前次搏动的不应期,可产生传导中断(波称为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或缓慢传导(下传的PR间期延长)现象。发生很早的房性其前收缩的P波可重叠于前面的T波之上,且不能下传心室,故无QRS波发生,易误认为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
由此可见,房性逸搏是被动性的异位心律,房性期前收缩则是主动性的异位心律,而二者心电图的区别主要在于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据此两点,房性逸搏与房性期前收缩即可作出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