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是2016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可能会考察到的知识点。消瘦的症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也比较常见,各个系统的疾病都有涉及,需要考生仔细鉴别。因此,爱医培训/为各位学员搜集整理了消瘦部分相关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学员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概述
1.体重低于标准体重达到10%以上时称为消瘦。
2.生理性消瘦:虽然体重轻,但体重长期稳定并无进行性下降,皮下脂肪较少但皮肤光泽、弹性正常,其饮食习惯和食量无变化。
3.病理性消瘦:患者面容憔悴,皮肤松弛干粗、缺乏弹性、皮下脂肪少,四肢肌肉也松软萎缩,消瘦严重时骨骼棱角显露呈“皮包骨”。伴消化与吸收功能的紊乱,饮食不足以补偿消耗的能量和营养素。
二、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
1.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1)甲亢:全身组织氧耗增加,代谢亢进,产热增多,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均加速,肠道蠕动加快,可有吸收不良,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
(2)糖尿病:1型糖尿病都有消瘦,2型糖尿病起病隐袭,早期阶段大都是较胖的,一旦消瘦,往往病程较久且常已有慢性并发症。
(3)腺垂体功能减退:尿崩症状减轻,但乏力、消瘦、食欲减退更加明显。
(4)原发性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结核及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
(5)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尤其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代谢亢进,产热增加,脂肪分解加速,爱医培训/搜集整理有糖尿病倾向持续高血压者消瘦明显。
2.消化与吸收障碍
(1)口腔、咽部及食管疾病:引起长期吞咽困难,摄食不足,造成慢性失水、负氮平衡、恶病质。
(2)胃及肠道疾病: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胃泌素瘤、胃癌等,可有腹痛、腹胀、反酸、恶心、呕吐、腹泻,有时并发出血、穿孔、癌变等,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紊乱、贫血、慢性消耗而体重明显下降。
(3)肝脏、胆道和胰腺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胆囊炎和胆石病等,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消瘦。
3.慢性消耗性疾病
(1)感染性、传染性疾病
(2)恶性肿瘤,包括血液病:除了有原发病的表现外,消瘦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药物性消瘦 甲状腺素、**等促进代谢增强、体重下降,曾一度用作减肥药使用。
6.神经性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