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一是咽和喉的总称;二指口咽部。中医古代医籍常咽、喉并称。咽喉是司饮食,行呼吸,发声音的器官。
1.解剖形态
咽喉上连口腔而通于鼻,下通肺胃,又是经脉循行之要冲。喉在前,连于气道,合声门称作喉咙,通于肺脏,为肺之系。咽在后,接于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故曰:“喉……乃肺之系”,“咽者……为胃之系”(《重楼玉钥·喉科总论》)。咽,又名嗌、咽嗌,古称咽。一指口腔后部,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灵枢·忧恚无言》)。现代解剖学的咽,可分为鼻咽部(包括鼻后至软腭上部)、口咽部(包括软腭以下至舌骨平面处)、喉咽部(包括舌骨平面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二指食道。
2.生理功能
(1)行呼吸发声音:“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之系,乃肺气之通道也”(《重楼玉钥·喉科总论》)。喉为清浊之气,呼吸出入的要道。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声器官。“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壅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灵枢·忧恚无言》)。声音的发出是在肺气的推动下,由喉咙、会厌、舌、口唇、悬雍垂等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
(2)通利水谷:“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主系,乃胃气之通道也”(《重楼玉钥·喉科总论》)。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与喉的要道。咽是消化和呼吸共用的器官,通利水谷为其主要生理功能。故曰:“咽与喉,会厌与舌,此四者同在一门,而其作用各异。喉以呼气,故喉气通于天;咽以咽物,故咽气通于地;会厌与喉上下以司开阖,食下则吸而掩,气上则呼而出。……四者相交为用,缺一则饮食废而死矣”(《儒门事亲·卷三》)。
3.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喉为肺系: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会厌为声音之门户,肺的经脉亦通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总之,中医学认为声音的产生与肺肾有关。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嘶哑或失音。客邪壅肺者,为“金实则无声”,其证属实。肺气虚弱,肺阴不足,为“金碎则无声”,其证属虚。
(2)咽为胃系: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健旺,咽的功能正常。若胃腑蕴热,则咽部出现红、肿、痛的病理变化。“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胃火也”(《血证论·咽喉》)。“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由于脾胃疾病多反应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
(3)咽喉与其他脏腑:肾藏精,其经脉人肺中,循喉咙。咽喉得肾之精气濡养,生理功能正常,则不易为邪毒所犯。若因肾虚精亏,咽喉失于濡养,则易为病。“肾水不能潮润咽喉,故其病也”(《疡医大全》)。肝之经脉循喉咙人颃颡,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厥阴终者,中热嗌干”(《素问·诊要经终论》)。可见,咽喉与肝肾也密切相关。
(4)咽喉与经脉: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手太阴肺经,人肺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