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药物功效与应用
1.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2.功效与应用:①清热泻火 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内治肺热咳嗽,胃热消渴。②生津润燥 肺燥咳嗽;肠燥便秘;骨蒸潮热。
3.用法用量:煎服,6~12g。
4.使用注意:该品性寒质润,有润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常与石膏配伍。
5. 鉴别用药:石膏和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疗温热病气分热盛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但是石膏长于清解中清泻火热,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咳喘、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病烦渴
该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该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热
该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4.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该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药方选录
1.治伤寒脉浮滑 表有热 里有寒;或三阳合病 腹满 身重 难以转侧 口不仁 面垢 谵语 遗尿 发汗则谵语甚 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或伤寒脉滑而厥 里有热: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上四味 以水一斗 煮米熟 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2.治伤寒狐惑 咽喉涩痛 口唇破 吐脓血:知母 (焙)一两 石膏二两 黄芩(去黑心)、甘草(炙、锉)各三分。上四味 粗捣筛。每服五钱匕 水一盏半 糯米一匙 煎至八分 去滓。食前温服。(《圣济总录》知母汤)
3.治久近痰嗽 自胸膈下塞停饮 至于脏腑:知母、贝母各一两为末 巴豆三十枚去油 研匀。每服一字 用姜三片 二面蘸药 细嚼咽下 便睡 次早必泻一行 其嗽立止。壮人乃用之。一方不用巴豆。(《医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