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辅导-第六单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最重点是什么?
1.普通型及暴发型流脑的诊断及确诊依据
2.病原治疗及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一、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按抗原不同,分13个群,我国流行A群,占90%以上;
●释放内毒素,为致病重要因素;
●产生自溶酶,体外易自溶死亡。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6个月至5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发病率低;
●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
●感染后多数为无症状带菌者。
(四)发病季节:冬春季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2~3日(1~10日)。
(一)普通型
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临床上可分三期: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低热、咽痛、咳嗽及鼻塞等,持续1~2日。
2.败血症期
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40℃左右;明显的毒血症症状,如头痛、全身不适及精神萎靡等。约70~90%有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重者瘀斑迅速扩大,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持续1~2日。
3.脑膜炎期
此期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除高热、毒血症症状外,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病理体征。经治疗常在2~5日内迅速恢复。约需1~3周痊愈。
(二)暴发型
少数病人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如不及时诊治24小时内可危及生命。分以下3型:
1.休克型:为败血症引起。高热寒战或体温不升,伴严重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及意识障碍,皮肤大片瘀斑伴中央坏死,并有休克表现。脑膜刺激征常缺如。
2.脑膜脑炎型:为脑实质损害,高热、昏迷抽搐,有脑水肿,可发生脑疝死亡。
3.混合型:上二型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四、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一)普通型流脑诊断
1.流行季节
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
2.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3.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一般在(15~40)×10g/L;
②脑脊液检查显示颅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医|学教育网整理。
③皮肤淤点或脑脊液涂片发现革兰阴性球菌,脑脊液或血培养阳性可确诊。
④检测细菌荚膜多糖抗原及抗体。
(二)暴发型流脑诊断
同普通型,但具有上述暴发型临床表现,
休克型脑脊液变化不明显。
(三)鉴别诊断
1.其他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脑膜炎、流感杆菌脑膜炎、葡萄球菌脑膜炎等大多体内有感染灶存在。如肺炎球菌脑膜炎大多发生在肺炎、中耳炎的基础上;葡萄球菌脑膜炎大多发生在葡萄球菌败血症病程中。确切的诊断需依脑脊液、血液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
2.结核性脑膜炎多有结核史。起病缓慢,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无瘀点和斑疹。脑脊液的细胞数为数十至数百个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在试管内放置l2—24小时有薄膜形成,薄膜和脑脊液沉淀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抗酸杆菌。
3.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多在7~9月份,有蚊虫叮咬史,起病后脑实质损害严重,惊厥、昏迷较多见,皮肤无瘀点。脑脊液早期清亮,晚期微浑,细胞数多在(0.1~0.5)×109/L,很少超过l譴09/L,蛋白质稍增加,糖正常或略高,氯化物正常。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中西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辅导-第六单元,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了让您轻松考试特意整理,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