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技术补充抖法、捏脊法--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考点汇总
抖法
概述: 用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称为抖法。
一、 操作方法
(一) 抖上肢法
受术者取坐位或站立位,肩臂部放松。术者站在其前外侧,身体略为前俯。用双手
握住其腕部,慢慢将被抖动的上肢向前外方抬起至 60º左右,然后两前臂微用力做连续的小
幅度上下抖动,使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波浪般地传递爱医培训/搜集整理到肩部或术者以一手按其肩部,另一手
握住其腕部,做连续不断地小幅度上下抖动,抖动中可结合**作者肩关节的前后方向活动。
此法又称上肢提抖法。
(二)抖下肢法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其足端,用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两足踝部,将两下肢抬起,离开床
面 30cm 左右,然后上、下前臂同时施力,做连续的上下抖动,使其下肢及髋部有舒松感。
两下肢可同时操作,亦可单侧操作。
(三)抖腰法
抖腰法非单纯性抖法,它是牵引法与短阵法的较大幅度抖法的结合应用。受术者俯卧位,
两手拉住床头或有助手固定其两腋部。以两手握住两足踝部,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
相对用力,牵引其腰部。待其腰部放松后,身体前倾,以准备抖动。其后随身提起立之势,
瞬间用力,做 1~3 次较大幅度的抖动,使抖动之力作用于腰部,使其产生较大幅度的波浪状
运动
二、运动要领
1 . 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并使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
2 . 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应从肢体的远端传向近端。
3 . 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一般抖动幅度要控制在 2~3cm;上肢部抖动频率在每
分钟 250 次左右,下肢部抖动频率宜稍慢,一般在每分钟 100 次左右即可
4 . 抖腰法属于复合手法,要以拔伸牵引和较大幅度的短阵性抖动相结合,使受术者腰部放
松后再行抖动,要掌握好发力时机。
三、注意事项
1 . 操作时不可屏气。
3 . 受术者肩、肘、腕有习惯性脱位者禁用。
3 . 受术者腰部疼痛较重,活动受限,肌肉不能放松者禁用。
四、适用部位
四肢部及腰部
五、作用
主要用于肩周炎、颈椎病、髋部伤筋、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颈、肩、臂、腰、腿部疼痛性疾患。
捏脊法
概述
捏脊法由捏法、捻法、提法、推法等多种手法动作复合而成,常施于脊柱两侧
一、 操作方法
(一)拇指前位捏脊法
双手半握空拳状,腕关节略背伸,以食、中、无名和小指的背侧置于脊柱两侧,拇指伸直
前按,并对准食指中节处。以拇指的罗纹面和食指的桡侧缘将皮肤捏起,并进行提捻,然后
向前推行移动。在向前移动捏脊的过程中,两手拇指要交替前按,同时前臂要主动用力,推
动食指桡侧缘前行,两者互为配合,从而交替捏提捻动前行。
(二)拇指后位捏脊法
两手拇指伸直,两指端分置于脊柱两侧,指面向前;两手食、中指前按,腕关节微屈。以
两手拇指与食、中指罗纹面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提捻,然后向前推行移动。在向前移动的捏
脊过程中,两手拇指要前推,而食指、中指则交替前按,两者相互配合,从而交替捏提捻动
前行。
捏脊法每次操作一般均从龟尾穴开始,爱医培训/搜集整理沿脊柱两侧向上终止于大椎穴为一遍,可连续作三至
五遍。为加强手法效应,常采用三步一提法,即每捏捻三次,便停止前行,用力向上提拉一
次
二、动作要领
1 . 拇指前位捏脊法要以拇指罗纹面同食指桡侧缘捏住皮肤,腕部一定要背伸,以利于前臂
施力推动前行。
2 . 拇指后位捏脊法要以拇指和食、中指的罗纹面捏住皮肤,腕部宜微悬,以利于拇指的推
动前移。
3 . 捏提皮肤多寡及用力要适度。捏提皮肤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动,过少则宜滑脱;
用力则**量不足。
4 . 需较大**量时,宜用拇指前位捏脊法;需较小或一般**量时,宜用拇指后位捏法。
5. 捏脊法包含了捏、捻、提、推等复合动作,动作宜灵活协调。若掌握得法,操作娴熟,
在提拉皮肤时,常发出清晰的“嗒、嗒”声。
三、注意事项
捏脊法注意要用手指的罗纹面着力,不可用指端挤捏,亦不可将肌肤拧转,以免产生不必要
的疼痛。
四、适用部位
脊柱两侧。
五、作用
捏脊法主要应用于小儿积滞、疳证、腹泻、便秘、夜啼、佝偻病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