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是护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之一,要求考生们掌握。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搜集整理了有关内容与广大考生分享。
脑性瘫痪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期间)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致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我国患病率约2%左右。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脑性瘫痪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可将致病因分为3类:
1.出生前 胎儿期的感染、出血、发育畸形以及母亲妊娠时有高血压、糖尿病、腹部外伤、接触放射线等。
2.出生时 羊水阻塞、早产、窒息、难产、产钳夹伤等。
3.出生后 缺氧、感染、外伤,颅内出血、核黄疽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对脑瘫的病因有了更深入地研究,一致认为胚胎早期阶段的发育异常,很可能就是导致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易有围生期缺氧缺血等事件的重要原因,胚胎早期的这种发育异常主要来自受孕前后孕妇体内外环境影响、遗传因素及孕期疾病引起妊娠早期胎盘羊膜炎症等。
【分型】
1.运动障碍性质分类 ①痉挛型:约占全部病人50%~60%,是最常见的中枢性瘫痪类型。主要因锥体系受累;②手足徐动型:除手足徐动外,也可表现扭转痉挛或其他锥体外系受累症状③肌张力低下型:可因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同时受累,导致瘫痪肢体松软;④强直型:全身肌力显著增高、僵硬,锥体外系受损症状;⑤共济失调型:小脑共济失调;⑥震颤型:多为锥体外系相关的静止震颤;⑦混合型:同一个病儿可出现2~3个型的症状。
2.按瘫痪累及部位分类 双瘫(四肢瘫,但双下肢较重)、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躯干正常)、偏瘫、三肢瘫、单瘫等。
3.伴随症状和疾病 脑损伤的共同表现,一半以上瘫痪患儿合并智力低下、听力和语言发育障碍,其他还有视力障碍、易激惹、小头畸形、癫痫等。有的伴随症状如流涎、关节脱位则与脑瘫自身的运动功能障碍相关。
(二)临床表现
1.痉挛型脑瘫 婴幼儿时期既出现症状。病变主要在锥体束,表现多为双侧性,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尤以下肢最明显,抱起时,两腿交叉成剪刀样足跟悬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内受。轻症两手动作不灵敏,步态不稳。瘫痪形式可有四肢瘫、偏瘫、截瘫和单瘫。
2.手足徐动型脑瘫 多数肌张力减低。同时伴有无目的、不自主的动作或动作过多,可呈震颤、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
3.共济失调型 病变主要在小脑。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的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试验阳性等。
4.混合型 以痉挛型和运动障碍型混合并存多见。此型常见智力低下、运动障碍,严重者可伴有癫痫发作、语言障碍、视觉和听觉障碍等。
(三)辅助检查脑干
听觉诱发试验阳性率约1/3.影像学检查(CT)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脑室密度减低、脑积水、钙化灶及畸形等表现。
(四)治疗原则
早诊断、早治疗,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功能训练(体能、技能、语言训练),矫形手术。
(五)护理措施
1.营养维持 评估进食自理的程度。提供进餐环境,尽可能鼓励患儿自己进食,挑选容易咽下的食品。协助进餐时,态度要和蔼,进食不可过快,保证患儿有充分的咀嚼时间。食中,嘱患儿不要说话,以免发生误吸。保持口腔卫生,每次进餐前后,作好口腔护理。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每周测体重一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进食时,注意力要集中,如有疲劳感时,可适当休息,疲劳缓解后继续用餐。吞咽有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及时增加铁剂,积极预防贫血。
2.功能训练 评估躯体障碍的程度。加强健康教育指导,说明活动及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儿每天活动各个关节,锻炼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协助肢体康复。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针剌及理疗等。以纠正异常姿势。
3.防止外伤与意外 评估可能发生受伤的程度。加床挡保护,防止坠床发生。勿强行按压患侧肢体,以免引起骨折。锻炼活动时,注意周围环境,移开阻挡物体,并加以保护。
4.皮肤护理 评估患儿皮肤受压的程度。保持床单位的赶紧、整洁、无渣屑、无皱折。对患侧肢体加以保护,防止不自主运动时损伤。及时更换尿布,防止臀红的发生。帮助患儿更换体位,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
5.健康教育 认真作好产前保健,孕母保持精神愉快,减少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避免接触猫、狗,防止感染弓形虫病,而影响胎儿期的脑部发育。避免外伤及早产、难产。血型不合者应及早给予母体预防措施,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应及时治疗,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对脑性瘫痪者,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减轻躯体功能性障碍。作好脑性瘫痪儿的特殊教育:脑瘫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困难,且常常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精神发育,为此,对他们应进行一些特殊的教育和职业训练,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
护师资格考试辅导:脑性瘫痪,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了让您轻松考试特意整理,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