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CS的发展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医学考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起初还是一种简单的人机对话的考试模式,如Friedman 1973年设计的CBX(computer-based examination 计算机测试)、Schumachei和Burg 1975年设计的CPMP(computer patient management problems 计算机病人处理问题)。1995年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NBME)开始研究计算机模拟病例(computer-based case simulations CCS)的考试方法。1999年11月CCS正式做为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SMLE)的一种手段,应用于考试。
CCS是以计算机模拟临床诊疗工作为出发点,把时间作为贯穿全部考试过程的主线,通过考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式应答,考查考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显著特点是:病例过程是动态模拟的,题目是多向和开放的。
二、CCS的目的
CCS注重考核考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考查考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发展、治疗场景的变化、或根据诊疗决策后的信息反馈而确定下一步诊疗行为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辅助检查手段的筛选使用能力和使用时机的把握。合理的诊断,经济、有效的治疗是评判诊疗措施优劣的标准。
三、CCS设计
以病情发展(时间的推移),病人潜在信息的暴露和收集、相关检查结果、处理效果等信息的反馈回收(信息量的增加)为主轴线,并在其上设置考核节点。考生在每一节点采取所有他认为必要的“有效行为”(询问病人、下医嘱、辅助检查、体格检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反馈结果,选择下一个他认为需要关注的节点,查看信息,采取进一步的“有效行为”。
四、CCS的评分方法
结合临床诊疗的特点,其计分的基本因素是判断考生处理病人的“有益”或“冒险”行为,中立行为不计分;另外,计分还考虑处理病人措施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排列等因素。
其次,评分中还应包含处理病人所花费的费用因素,这正是目前社会广泛关注问题,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采取的是多站式考试模式,实践技能考查的也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不断完善实践技能考试,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正在开展CCS的研究工作,并在适当时候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