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属的单股RNA病毒,人是该病毒惟一宿主。此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后人血,病毒经血液播散至多种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表现为非化脓性炎症。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主要是学龄儿童。
4.流行特点 以冬、春季为主,有时在儿童机构可形成暴发。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18天(14天一25天)
1.腮腺炎
2.脑膜脑炎
3.睾丸炎和卵巢炎 常见于青春期和成人,一般不影响生育。
4.胰腺炎 常与腮腺炎同时发生,表现为上腹痛痛、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
四、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90%患者发病早期均有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并发胰腺炎者显著增高,需做脂肪酶测定,具有特异性。血清及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增高。病程早期可从患者唾液、尿液或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五、治疗原则
以对症治疗为主。发病早期抗病毒治疗。发生脑膜脑炎病例者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脱水剂。
六、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 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局部冷敷或中药外敷、激光局部照射等。
2.降温
3.病情观察
4.预防疾病传播
(1)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消退为止,接触者检疫3周。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对易感儿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腮腺炎—麻疹—风疹三联疫苗
5.健康指导